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 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三省的职责和三省六部制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采取主要措施。
2022-11-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蔡襄在《论兵十事》中曾说:“统兵的枢密院,只知道添加兵员,不会过问军费充足与否;主管财政的三司,只知晓需要采办军需物资,不去追究军费开支的去向,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权力分割过细B.军费开支过大
C.承袭前朝传统D.强干弱枝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路级政区设有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和安抚使,分管财政、司法、储粮物价和治安边防,他们办公的机构合称为“四监司”。宋代这一设置意在(     
A.提高行政效率B.防止官员贪腐C.实现权力制衡D.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七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正月戊子,宋太宗诏日:“自今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宰相、副宰相、亲王商议军国大政必须在政事堂进行。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代(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决策效率的提高
C.中央机构的膨胀D.宰相权力的扩大
7 . 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由此可见,通判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升了行政效率
C.缓和了阶级矛盾D.巩固了君主专制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真题 名校
8 . 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文化认同D.政权认同
2022-09-11更新 | 4112次组卷 | 4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太祖时期,他启用陈桥兵变前的亲信幕僚充实枢密院,如拜赵普为枢密使、李处耘为枢密副使、王仁赡为枢密副使。宋太祖意在(     
A.加强官员监察B.集中财权C.提高行政效率D.控制军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习兴趣小组一起探讨宋初统治者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的中央集权措施成功的维护了政权的稳定,关于宋初中央集权措施的研究,下列哪一个材料不能帮助到他们(     
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进行监督
B.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大量赋税转移到中央
C.将地方精兵强将部队编人中央禁军,拱卫京师
D.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掌财政,分割相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