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     
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
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
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
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
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
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
2 . 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当地土酋为地方长官,但不许土酋自置职名,凡土酋自置的名号,宋朝一律不予承认,须中央任命方可,如“夔州路降蛮首领皆自置职名,请因而命之,上不许”。这一措施(       
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特征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社会治理
C.基本稳定了宋代的政权环境D.推动了宋朝疆域的巩固与拓展
7日内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宋代,新官上任最长半年内仍可带“新授”等字样,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强调:今后原地方僚属若犯赃罪,路级长贰上任未满百日,州级长贰上任未满一月,因其尚未熟悉新工作,就不必追责,以便展开工作规划。这项举措(       
A.有利于稳定地方治理秩序B.容易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C.完善了古代官员选拔制度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王朝严禁宗室干预朝政和结交大臣,宗室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宗室授官,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领节度使、防御使及环卫官等虚职,更不得出任宰执、侍从等具有实权的官职,他们虽坐享厚禄,却形同系囚。这一措施(       
A.意在打击门阀士族的特权B.体现了科举选官的开放性
C.激化了北宋社会阶级矛盾D.一定程度上利于政权稳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北宋政府征收赋税时,官府借口军事需要,要求北方农民将秋税谷物送至边镇缴纳,人畜盘费自备。其他地区的农民则按照田赋数量每斗加纳“道里脚费”,称为“支移”;官府将税法规定的征收内容改为征收其他财物,称为“折变”。支移和折变措施(       
A.解决了北宋长期的冗费问题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客观上加重了对农民的盘剥D.标志着货币地租实施
2024-05-20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政治地理结构

如图所示,北宋的政治地理结构,是由首都(点A)向外辐射的模式,由京畿核心区(内圆1)至东南供馈区(半圆环2)和北方防御区(半圆环3),再到南方边远区(半圆环4)如果在3之外补上半圆环5,这个模式,就比较符合上古以来理想中“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荒服”的均匀辐射的圈层式的政治地理结构。但是北宋的这一模式的重心偏向北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半圆环5,区域3也不能与区域2直接联系。

——据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

(1)概括指出图1中各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分区的特点。
7 .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A.主要从事后勤保障B.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替代了农夫的力役D.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图上画长城现在已经无法确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最早标有长城的地图是宋代的。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并不是一个修筑长城和利用长城进行军事防御的朝代,但宋人却认真地在许多全国性舆图上都画上了长城。今天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一块宋代图碑,上刻《地理图》一幅,图中就有长城。值得注意的是图下部的跋文说道:“中原土壤北属幽燕以长城为境,旧矣。至五代时,石敬塘弃十六州之地以赂契丹,而幽蓟朔易之境不复为吾有者三百余年。”长城虽不是边境,但长城的意义本是阻抗北方民族的南下,所以图的编制者仍画上实际上不起作用的长城以求理念上的不败。此幅地图的编制有当年的时代意义,如跋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言:“庶几观者亦有所感发焉”。所谓观者的“感发”就是感怀华夏北方领土的失弃。

——摘编自唐晓峰《宋代地图上的长城》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地图上标注长城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指出地图在宋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的功能。
2024-05-07更新 | 313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变秦治”是指汉代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所制定的大政方针。以下措施属于“汉变秦治”的是(     
A.郡县制度、尊崇儒术B.察举制、转运司
C.黄老无为、轻徭薄赋D.推恩令、政事堂
2024-04-28更新 | 230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容斋续笔》载:“国朝故实,台、谏官元不相见。故赵清献公为御史,论陈恭公,而范蜀公以谏官与之争。……今两者合为一府,居同门,出同幕,与故事异。”这一制度变化(      )
A.有利于精简中央机构人员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导致了宋朝政治日益腐败D.适应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2024-04-12更新 | 317次组卷 | 7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82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4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统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