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行伍出身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以后,毅然革除武将所凭恃的政治资本,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一系列政治变革,将国家治理方式由武转文,以至于“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为了以本朝文人官僚取代前朝旧臣,将科举取士规模空前扩大,士大夫势力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与皇权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官僚集团,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等

材料二   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但是,宋代没有贵族,皇室和后族基本上都不参与政治,政府是由科举出身的文官组成的。文官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也有一定的办事能力。但是,就宋代整体而言,并不是效率很好的政府。整个宋代有那么多著名的文人和思想家,可是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政治家。政府内部党争不断,许多贤达之士就在党争之中冲销了彼此的贡献,甚至于因此而牺牲了。宋代并没有管制思想,也没有官方钦定的理论,可是那么多思想家的自由竞争,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像西方启蒙时代一样的风气。

——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效率并不很高”进行合理解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行省制度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这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同样设有左右丞相。汉初以功臣为丞相,丞相成望甚高。汉武帝为了巩固和加强皇权,即位后不久,就举用贤良文学之士,于本官外,另加侍中、给事中等职,让他们出入禁庭,与闻大政。武帝还参用宦官为中书谒者,掌尚书之职。尚书本是“少府”的属官,武帝让其掌文书章奏,其地位日渐重要。到了成帝时,官制有更大的改革,以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合称“三公”,俱为宰相之职。

——摘编自杨友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在唐代的变化》

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时期行政中枢机构的变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中央权力制衡的表现及影响。
2023-12-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夺得国家政权后,就面临如何使宋代避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这一严峻问题。其后,太宗的非正常即位,又对这一新兴政权的稳定持久性提出了挑战。如何让国家走向稳定治世?反观历史,宋太宗认为“前代乱多治少,皆系帝王所为”,并道:“国之兴衰,视其成柄可知矣。五代承唐季丧乱之后,权在方镇,征伐不由朝廷,怙势内侮。故王室微弱,享国不久。”

——摘编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再探讨》

材料二   明朝初期承袭元朝制度,以中书省总领政务,以左右相国为丞相。丞相统辖六部,丞相之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职,相权较大。随着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加剧,明太祖朱元璋于1380年废除了丞相,六部事务均由皇帝直接管理。后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政,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成为重要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鲍麒方《论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加强“威柄”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枢机构的变化,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3-12-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唐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后来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材料三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宰相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3-12-1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二)历史试题
6 . 中央集权的强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颁布法令,宣布私自盗铸金钱者死罪,并废除一切旧币,发行“五铢钱”,汉朝的币制自此稳定。在桑弘羊的建议下,汉武帝增设大农部丞对郡国盐铁官进行整顿,并设置36处盐官,分布在27个郡;至少设置48处铁官,分布在40个郡国;对于小邑和乡村,则特准商人在交纳重税的条件下把盐分销给消费者。面对郡国因纳贡带来的高额运输费用问题,汉武帝派遣大农部丞分赴各地充当特使,并指派各地均输官“输其土地之所饶”,最后由京师平准官实现“贱买贵卖”。此外,汉武帝还向工商业征收“算缗”每值2000钱则纳税一算,即120钱,并鼓励知情者检举揭发,“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摘编自魏艾《国有专营制度: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经济保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文献通考》卷四七《职官考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门下并列于外”的中书和置于“禁中”的中书各是什么机构。

材料三:



图1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2秦朝形势图

图3元朝形势图(1330年)
(3)运用地图等相关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规定地方长官由文官出任。地方行政架构为路—州—县三级制,其中,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分设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地方财赋除少数外,大部分要转运中央。地方厢军中强壮者升入禁军,弱小者留厢军。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材料二 忽必烈建元朝后,为了适应攻取南宋,中书省宰相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的形式频繁出现,并逐渐发展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中书省。元代行省掌军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粮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在财政的上供和留用上实施三七分成的政策,但事无巨细,皆需咨文申禀中书省。元代行省实行的是种族交参和群官圆署制,即官员由是蒙古、色目、汉人交参任用,在决策上需集体参与,并以押署的形式定议。行省下的地方官员需要定期接受朝廷的考核,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的疆域划分上打破传统,重新整合,如:将四川汉中划入陕西行省管辖范围内,湖广行省管辖岭南、广西等区域。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其特点。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总是以皇帝的诏就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就所出,必自宰相”。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这些共同形成了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局面。

——摘编自王志力《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等

材料二   1889年,日本制定的《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系国家元首,神圣不可侵犯,总揽统治权;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在政治实践中,元老重臣代行天皇的意志,拥有国家的决定权。宪法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但实际领导是军部,军部行为不受限制。

——摘编自高兰《明治天皇权力的虚像与实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北宋相比,明治时期日本制约皇权方式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治时期日本的天皇制。
2023-11-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能按照中央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科举制建立,着力打破贵族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官位的垄断,为庶族地主以至平民开辟了升迁途径。宋代以后参加科举考试者必须具有官办学校的生员身份。这样,学校教育成为法定的选官前提,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都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

——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后部分将领回家休养,对节度使“收其精兵,制其钱谷”,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023-11-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搬材料)。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