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金朝入主中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2 .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金朝以“猛安谋克”屯驻中原,筑寨居于汉族村落之间;西夏《天盛律令》在参照唐、宋律书的同时,给予牧业经济以特殊地位。少数民族政权的这些做法(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疆域范围B.全盘照搬了中原先进文明
C.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D.重在推广本民族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2023-09-08更新 | 332次组卷 | 4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辽、西夏、金B.金、西夏、南宋
C.金、辽、北宋D.西夏、北宋、辽
2023-08-28更新 | 128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05-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89卷引用:重庆市九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辽、西夏、金管理制度史料,通过史料可以看出当时统治者(       
政权管理制度
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
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以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其部长曰孛菫,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部卒之数,初无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A.普遍采用南北面官的统治政策B.以尊重汉族文化和习惯为主体
C.推行封建化举措适应统一趋势D.特别注重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
2023-03-2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金熙宗(1119~1150年)统治时期,对猛安谋克制度进行了改革,一些猛安谋克被纳入州县系统。此外,他还对一些狩猎行为予以严禁,以免破坏庄稼的现象出现。金熙宗的这些改革举措(     
A.利于推动金朝封建化进程B.反映了女真已被汉族同化
C.促进金朝民族矛盾的消除D.激化社会矛盾加速了衰败
8 . 种植桑、枣树是古代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随意砍伐桑、枣者治罪;西夏和金也有类似规定。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A.疆域拓展B.民户管理C.政权认同D.文化认同
9 . 金人编成的《大金德运图说》收录了德运承袭图,该图认同从神话传说时代至宋辽金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谱系,并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中国正统分成两个分支,在两个分支旁边标注着南燕,后燕、北燕、后秦,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该书的编写(       
A.蕴含民族歧视的思想B.意在彰显金朝的正统地位
C.带有反对汉化的立场D.体现了政治大一统的追求
10 . 秦汉时期,“正统论”包括空间、内外观等要素。到了宋代,“大一统”这层空间的蕴意却被严重忽视了,当时的理学家声称只要拥有“道统”和“德性”,即使“积弱”亦可获正统之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华夷之辨观念增强D.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纷争
2022-12-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