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国人口在汉唐间未能超过6000万,而到北宋末年,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了1.4亿。人口增加带来了生存竞争压力,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通过读书、业儒,进而入仕以求改变困顿的家境。据统计,两宋科举取士正奏名和特奏名共12万多人。科举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教育者数量的剧增,培养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两宋时期国子监刻书计有9440卷。一些政府部门、地方学校也都刊刻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和相当数量的经传史记、诗词歌赋等。通俗读物、童蒙读物、民间日用书籍等成为市民阶层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此外,医方、历书、占卜类书也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书籍。当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与图书生产联动协调时,宋代的图书市场便就此形成了。

——摘编自白金《人口、科举与宋代图书出版市场的形成》

材料二   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该书馆使用以牛为动力的机器印制图书,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格致书室、美华书馆和广学会等20多家出版机构。184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禁教令。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养心神诗》等传教小册子,《华英字典》《中葡字典》《拉丁—中文词汇》等工具书,还有大量有关西方学术、文化和科技的著作,如《东西史记和合》《大英国志》《代微积拾级》《几何原本》等。1851年由广州西关金利埠惠爱医院出版的《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著作,对中国医学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图书出版市场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出版图书的背景及影响。
2023-08-30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 . 青史

《史记》和《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历史有300余年的交汇点,其中对“三家分晋”的描述颇有不同。

材料一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使命。“三家分晋”作为《史记·赵世家》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主要从成功者赵国的角度进行讲述,但并未赋予其特殊的政治含义。《资治通鉴》则删减了赵家的史料,更多从失败者智伯的角度叙事,并把失败原因归于智伯对儒家标准的背离,即失德与“不仁”。

材料二   《资治通鉴》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停笔。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定名为《资治通鉴》。以下为《资治通鉴》卷首篇节选。


(1)阅读读材料,指出《史记》和《资治通鉴》对“三家分晋”的叙事有何不同?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篇?
4 . 【城市商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所示



          图1 唐朝长安城示意图                                图2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材料二   宋朝自成立之初,就鼓励对外贸易,尤其是海外贸易。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材料三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滑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指出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在布局和功能上的异同。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3世纪的伊朗刮起中国风



羚羊祥云纹织金锦
13-14世纪伊朗产纺织品 现藏于德国纽伦堡国家美术馆

在中国道教思想当中。云被认为是宇宙气息的积累。自唐朝起。云纹即被中国各民族吸收。西亚的纳石失(波斯语“Nasich”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与联珠纹、葡萄纹与对鸟、对兽纹等都在中国纺织品上流行开来。当时的中国受到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袄教等多种宗教影响,也推动着当时中国和伊朗之间的纺织品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3 - 14世纪出现纺织品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现象的原因。
2022-07-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662次组卷 | 4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是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中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8 . 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