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宋代百姓削钱铸造器皿以获取暴利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与贱金属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上述信息可用于研究当时(     
A.货币统一的历史趋势B.纸币出现的社会背景
C.通货膨胀的社会现实D.白银货币化的必然性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三年(前120年),武帝任用齐地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大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管盐铁事。次年,二人奏请把煮盐、冶铁及其贩卖的营业全归官府经办,并规定如有私自煮盐、冶铁的,处以(钛左趾)的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从此,获利最厚的盐铁业全归官府经营,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元丰元年(前110年)出身于洛阳商人之家的桑弘羊又以搜都尉领大司农,继任掌管全国盐铁事业的职务。

——摘编自杨翼骧《秦汉史纲要》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由于对于商业和商人的认知和前期相比逐渐发生着变化,国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于商业政策和政治政策的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安排采取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宋代官府越来越多地退出商品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使整个商人阶层开始有了活跃的政治、经济空间。

——摘自王志立《宋代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400万贯100
1004-1008450万贯113
1058700万贯175
1064-1068846万贯212
1077879万贯220

——来源: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2019-1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唐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图,据此可知,该图(     

A.科学揭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准确呈现了经济基础的变动
C.客观上反映南方市场的扩大D.合理解读了北民南迁的原因
2022-11-13更新 | 848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时期,中国的农业和食物最后成形,宋代垦田面积达到了7.2亿亩,南方水稻亩产约353斤,北方小麦亩产约178斤,无论是面积还是亩产都远远超过前代。北方人民普遍喜食麦粟,而南方则以稻米为主食。南宋时期,北人南迁,使得对麦类需求加剧,引起麦价的增长。同时,政府对租种土地的佃户,只征收秋季收获的禾稻田赋,而夏季小麦的收成,全归佃户。这推进了当时食物生产更为合理化和科学化。华南某些地区几乎全部种植柑橘与甘蔗,口粮解决全部依赖与商贩的交换。农业的生产模式在宋朝得以确立,后世虽有调整,但并未伴有多少技术上的基本变化。辽与金相继统治的北方地区,华北在农业上已趋于成熟,而辽宁已是“州平地壤,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殆遍”的景象。

——摘编自尤金·安德森《中国食物》


(1)根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载,冯继升因进献火药法而被赐衣物束帛,唐福因献火器、项绾献海战船式而被各赐缗钱,石归宋因制作弩箭而增月俸,高宣因制造八车船而受到赞扬,焦偓进献盘铁槊而迁本军使。教育家胡瑗长于音律,通晓古乐,与镇东节度推官阮逸合作研究钟律,制作了钟磬等古代乐器,受到朝廷的嘉奖,拜官秘书省校书郎。早在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便设制科以选拔政府所急需的各类人才。当时私学很重视对儿童进行农业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

——摘编自赵国权《从科技创新看宋代的科技教育改革》

材料二   邓广铭把宋代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认为“两宋时期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漆侠认为,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是一个比较繁杂的问题,指出:“虽然这个时期的变革是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内部的推移衍化,但值得客观注意的是,它是唐代农奴制向宋代封建租佃制转化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宋时期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原因。
7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中国的出赋和商税(1776年—1911年)

田赋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数额(单位:元)%
177642771300731593020027
184242293282761303058924
188549829423485340520152
189051999675446632310056
190357269194389214342262
1911740760732720272365873

——摘编白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