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据王伟超《试论宋代经济的三驾马车》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高峰,宋朝的发展最为突出。宋朝彻底完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海外贸易直接面对富庶的中国沿海。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完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宋朝的造船技术世界第一,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宋朝商人的贸易范围。

——据代谦、高雅婷《刀锋上的商业革命》

(1)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表现。
(2)简要说明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024-02-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的“通槽四渠”。北宋立都开封,这是一座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之上的城市,除北临黄河,其他三面完全没有可以依凭的地形屏障。为保都城安全,北宋实行重内轻外军事布局,大量的军队驻守在开封周围。北宋以开封为中心,除汴渠(即隋代的通济渠)外,又于太祖建隆二年(961)疏凿了广济河(即唐代的五丈河)、金水河及惠民河,此三渠与汴渠并称为“通漕四渠”。


——据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疏凿“通漕四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北宋疏凿“通漕四渠”的特点。
2024-02-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南宋时期(     

A.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D.“市”突破了时空限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祈雪活动:一个王朝的脉搏

材料一   以下依次为图1、图2


材料二   从北宋到南宋,祈雪活动是小麦种植区域扩张过程的间接反映。诚如苏辙所言:“赋税百须,所恃惟田。终岁不雪,麦将大干。患始于民,卒迨于官”。另外,宋人常将疫情的爆发与冬季时雪不降的状况联系起来,祈雪活动最为频繁的两浙地区也正是宋代疫灾最为严重的区域。

——据陈渊《宋代的祈雪活动》

(1)宋代的祈雪活动有哪些特点?概括说明当时举行祈雪活动的原因。
(2)祈雪活动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4-02-0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的科举考试,不管父祖职业、家境穷富、年龄大小,只要没犯过罪,都可以报名应试。宋朝的科举还实行“锁院”“糊名”“誊录”。所谓“锁院”,就是任命考官后,要立即隔离。所谓“糊名”,就是把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所谓“誊录”,就是由专人把考生的答卷另外誊抄一份,考官只能评审誊抄稿,见不到原件。此外,政府还为边远地区的贫穷考生提供食宿等。这些制度,使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特别是中高级官员的主渠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材料三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摘自(宋)袁采《袁氏世范》

材料四   宋朝比较好地为内部臣民解决好了两条“路”——“出路”与“活路”,王朝的属下臣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能力有追求的精英分子,再一类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对于精英,应该给他们“出路”;对于百姓,应该给他们“活路”。

——摘编自李晓《宋朝百姓的“出路”与“活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2024-02-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曲线示意图。这反映了(     
A.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B.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7 . 如表为元代科举制相关史实。据表可知,元代(     
对象考试流程考试内容
蒙古人
色目人
第一场:经问五条
第二场:策一道(五百字以上)
《朱氏章句集注》
汉人
南人
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
A.理学仍为官方正统B.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C.官员选拔程序繁琐D.统治基础得到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京梦华录》载:“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有姜行,北去有纱行。”材料体现了(     
A.市场分工类别化B.市场突破了时间界限
C.坊市的限制严格D.商品交易额迅猛增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游故事的流变

小说《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蓝本,融合其他民间传说或人物传记,经过文人不断地修改创作而成。

时间故事简介
唐朝西游故事始于《大唐西域记》,该书由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而成;故事源于唐僧玄奘沿丝绸之路,独自前往印度求取佛法,在唐太宗的授意下以实录精神记录沿途见闻,以期为国家提供西域各国基本状况。书中唐僧作为佛教圣僧拥有绝对地位,信念坚定,不怕困苦,求得佛法。寺院俗讲成为此时西游故事传播的主要途径。
宋元
时期
该时期有关西游故事的代表作有南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元朝杂剧《西游记》,故事内容加入了民间传说,淡化佛教教义的宣扬,故事中唐僧的形象接近于常人,有着常人所有的缺点;取经队伍首次出现了猴行者,负责降妖除魔,但妖性十足。
明朝该时期的典型作品是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书中出现了大量商业描写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打斗场面,其经典片段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被塑造为渴望自由平等、藐视等级秩序的形象;唐僧则胆小懦弱,看到妖怪便战战兢兢,毫无主见。

——摘编自李雯《〈西游记〉故事流变及传播研究》


任意选取两个相邻时间段,概括西游故事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两宋时期,很多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如黄庭坚、苏轼、胡旦等成为改变岭南地区社会面貌的有力推行者。据史料记载,广南西路梧州“衣冠礼度并同中州”,广南东路儋州亦“衣冠礼乐班班然”,海南琼州“民俗以变,可与中州比”等。这反映了该时期(       

A.岭南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增强B.全国文化中心南移至岭南
C.贬官担负移风易俗政治职责D.岭南社会面貌与中原一致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