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宋代的官学

国子学和太学

国子学

宋代最高学府,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

中央官学的主体,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庶人之俊秀者

专科性质的学校

武学

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恩荫子弟和平民应试合格即可入学

律学

专门培养法律人才,朝廷命官或举人可以入学

医学

培养中医人才

算学

培养算学人才,朝廷命官和庶人可以入学

书学

培养书法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画学

培养绘画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贵胄子弟学校

宗学

为赵室宗室子孙设立的学校,八到十四岁入学

内小学

专为贵胄子弟中的儿童设立,专选十岁以下资质优异的宗室子弟入学

国立小学

政府设立并管辖的普通小学

特殊性质的学校

临时性教育机关,凡赴京应试士子和落第举人均可入馆听学

州县学

各州县设立,中央委派学官和教授,优秀者可升入中央太学

——摘编自游彪著《追宋》

材料二   明初学校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社学

明初,民间自立社学,延师儒以教子弟,有司不得干预

府、州、县学

明初,各府、州、县皆设学校。府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一人,为教官之长。生员在学专治一经,但不能直接做官,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或是经过岁贡进入国子监,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

国学

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其中品官勋戚子弟为官生,地方保举民间俊秀及府州县岁贡生员为贡生。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每季度都有考试,考试及格即可授官

——摘编自王天有著《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官学教育体系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和明代教育体系发展与完备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

——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市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任务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指的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022-12-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天河英才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社会经济。

材料一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铩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指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与前朝相比,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朝政府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就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

——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职能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金元的“侵略”还是卓有成效的,但宋朝“积弱”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军事能力的强大与否,而是统治者主观运用客观实力水平较为低下的一种反映。

——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任一个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延安时花费大量功夫在哲学上,推动了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前进。这里有一个政治上的必要条件,即党要成为有纪律的党,党员都接受党的路线,党员都靠得住,能按照给他们的指示办事。国民党吃了很厉害的宗派主义的亏,共产党的组织小一些,他们能排除宗派主义而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依靠的是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下表所示是部分外国学者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的积极评价。


——整理自马启民《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并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在思想上实现“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对邓小平的四种评价的主要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