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商社会”说从产业结构的变动(即“物”的角度)观察经济结构的变动;“富民社会”说以阶层构成的变动(即“人”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两者均力求发现历史过程背后隐性的长期演化趋势。

——摘编自柳平生《“农商社会”说与“富民社会”说:解读、比较与启示》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8-30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1(全国卷新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由于城乡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城市不能向农民征收税赋,城市最初的粮食需求只能来自周边农民的销售。大约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专门化的粮食生产吸引了专职商人参与,国内粮食贸易很快发展起来,但远距离收购的粮食不能在城内直接售卖,必须通过当地代理人销售。伴随着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最直接的“农业腹地”。为保证市民生活需求,城市当局往往对粮食市场实行严格管制,不允许市民下乡收购粮食、购买园基超过其需求能力的粮食等,并设立以市长为首的“巡回法庭”商讨价格、检验各类商品,维护城市粮食市场的有效秩序。尽管如此,城市粮食的供应依然非常紧张,这也使得城镇与周围农村的关系非常紧密,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从而改变了周边农村传统的农业结构。

材料二   与西欧相比,中国古代重点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通过官府调拨,如南宋都城临安“凡诸军、诸司、三学及百司、顾券、诸局工役等人,皆给焉”,但“细民之食,皆需之铺家”。与西欧不同,中国农村的粮食不一定直接卖给附近的城镇,而是由商人舟运至杭、至秀、至南浔、至姑苏等地粜米。宋代以后,地主的地租粮自食比例较少,相当部分作为商品粮直接运往城镇或急需地点销售。地主居于市镇中,既从事农业经营,又进行商品生产,当粮价低贱时,地主则大肆收购,反之则出售粮食,从中获取厚利,因此地主富室深刻影响了市场粮食价格。为保障粮食供应,官府往往采用设置官仓等间接手段平抑粮价,而较少使用行政或强迫手段干预其它经营者。正是由于中国城市的生存无须单独依靠周围的乡村,因此城乡关系比较松懈,没有建立起来直接的经济联系,因而城市不可能推动农村发生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丰斋《比较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粮食供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西欧与中国城市粮食供应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西欧和中国城市粮食供应差异造成的不同影响。
3 . 有学者说:“过去的诗人所忽视的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或者事情本身不应被忽视,但因为是普遍的、日常的和人们太贴近的生活内容,因而没有作为诗的素材,这些宋人都大量地写成诗歌。”该描述反映出,宋代(     
A.文学通俗化趋势明显B.多种文学种类纷呈
C.诗歌创作形式较丰富D.总结以往文学成就
2023-11-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北宋都城开封拥有26万户人家,人口数可能超过100万。南宋都城杭州拥有39万户人家。相比之下,中世纪欧洲的情况是∶北宋时期的伦敦人口数为1.8万,南宋时期的罗马人口数为3.5万,一个世纪之后的巴黎人口数不到6万。据此可推知(     
A.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B.宋朝人口总数呈现上升趋势
C.城市发展蕴含新的生产关系D.中世纪时欧洲人口增长缓慢
2022-11-10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两宋时期,江南、两浙、福建和四川诸路,种茶的园户极多。甘蔗的种植则集中在四川、广东、两浙、福建4路。苏州太湖的洞庭山,共3000户居民,“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专业化趋势加强B.区域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D.人口变动影响作物的种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A.反映的是市民阶层的需求B.与文人画的审美取向相同
C.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美感D.代表了文学世俗化趋势
7 . 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C.理学观念影响绘画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
2019-11-19更新 | 10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关于唐宋时期铜钱年铸造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万贯)。据此可推知,宋代(     
   
A.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B.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C.普通百姓生活十分富足安逸D.铜钱的铸造技术趋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唐代,马球主要流行于贵族圈内,甚至相邻的渤海、日本等国都有与唐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到了宋代,马球逐渐在军营和民间流传开来。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传播
C.民族政权并立促进文化交融D.体育运动推动军事技术进步
2023-04-23更新 | 45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政府在可以设司获利的港口设了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负责对舶船运来的诸国物货进行征税,叫做"抽解"。抽解商品分为粗、细两类。就抽解的比例来看,从北宋淳化二年到宋神宗熙宁初年,市舶司的抽分是下降的,从宋徽宗以来到南宋时国家财政恶化,市舶税率逐渐上升。

——摘编自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王兴文《宋代市舶关税的抽解制度及其经济地位》等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制度。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缴纳5%的关税和2.5%的子口税。1861年总理衙门统辖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在中国确立并合法执行,协定关税和外籍税务司制度为晚清殖民贸易提供了便利。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材料三: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平均关税为52.9%,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维持高关税税率。改革开放以来,不断降低税率,但是到1992年,我国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仍然高达47.2%。1992年后,开始自主降低关税。1996年11月,APEC第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宣布:“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5%左右”。2001年1月1日,中国关税降至15.3%。从2002年起,我国开始履行为加入WTO而承诺的关税降税义务,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

——摘编自杨瑞《新中国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经济效益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关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晚清丧失关税主权的表现与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税率的变化进行分期,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3-03-0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百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年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