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而更趋扩大。西方国家工业化和工业发达的过程,也是扩大国外市场的过程。他们通过不平等贸易,实行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掠夺,一个囊括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形成。

——吴于廑《大学世界历史地图》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列强是如何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材料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砚台是古代文人的必备用品,据表1可知
隋唐至北宋时期制砚产地分布统计

地区│

隋唐五代时期产地

北宋时期产地

北方

洛州、虢州、青州、

绛州、相州、积石军

河南府.大名府.青州、密州、登州、潍州、淄州、兖州、唐

州、蔡州、沧州、相州、定州、邢州、磁州、保州、滤沱河沿

岸、京兆府、虢州、宁州、成州、洮州、通远军、绛州、泽州

南方

苏州、襄州、宜州、

歙州、建州、泉州、

端州、柳州

宿州、寿州、濠州、苏州、婺州、明州、温州、衢州、歙州、江

州.饶州、信州、太平州、洪州、吉州、袁州、潭州、荆州、襄

州.鄂州、归州、辰州、沅州、成都府、嘉州、戎州、泸州、夔

州、万州、建州南剑州、桂州


A.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唐宋时南方文化较北方繁荣
C.北宋南方制砚继续领先北方D.制砚业同经济整体趋势相关
2022-03-09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之前,弥勒佛造像严格遵循经论中的造像仪轨,如“眉如初生月”“面净如满月”“身不曲”等;两宋时期弥勒却出现了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形象。弥勒佛造像的变化
A.反映了社会审美的畸变B.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C.体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D.适应了世俗文化需求
2021-05-05更新 | 598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佣来的雇匠,即使是列入匠籍的工匠,也可从政府领取一定的“雇值”。这从本质上说明北宋时期(   )
A.工匠制度仍然存在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经济政策不断调整D.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司马)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下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据此可知,朱熹希望(     
A.以理学为指导对史学革新B.否定《史记》的史料价值
C.史学研究者关注时势变化D.探究万物以获取历史真相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的男女双方不得不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论双方当事人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中国古代家长对于子女结婚的包办,大多是从“传宗接代”的目的出发,而忽视子女的个人选择。同时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中的结婚程序繁多,自西周时期首创的“六礼”,虽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简化,但作为传统习俗仍一直延续下来。

—摘编自潘文波《中国古代结婚制度之演变及其启示》

材料二 陈旧的婚姻观念总要被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抛弃,鸦片战争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同时也吹响了近代中国婚姻观念变化的号角,古老的中国拉开了婚姻观念变革的大篆。封建包办的婚姻逐渐被废弃和淘汰年轻人在选择婚姻时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自主权。爱情、自由、平等、尊重等信念被注入新的婚忘观念腐朽的、不平等的婚姻观念和模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时期的婚姻观念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目的的变化、婚姻媒介的变化、婚姻决定权的变化、择偶标准的变化、夫要关系的变化。

—摘编自王莹《中国近代婚姻观念变化之梳理》

材料三 19世纪末,英国一些贵族虽有光荣的头衔,却缺少支撑门面的钱财,他们明显地感受家道中落,入不敷出。于是,贵族也十分渴望得到工商阶级的扶持,来弥补自己经济上的亏空。这种需求和“暴发户”(资产阶级新贵族) 的需要极易一拍即合,形成互利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最好方式是联姻,联姻的结果是皆大欢喜。贵族们获得了财富,从而能更神气地保持贵族的风度和体面;“暴发户”则使子孙们获得了光聚的血统,从而在上流社会中挣得一席之地。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婚姻观与中国古代婚姻观的最大差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姻的婚姻观。
(4)综上,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出现不同婚姻观的认识。
2024-05-05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8题 中国近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8 . 下表为两汉以来粮食亩产量相对指数变化表(注:“+”“一”为后一朝代比前一朝代增减情况,单位:%)。据此可推知,两宋时期(     

A.农业经济的衰退B.传统耕作方式急需转型
C.商税为主要财源D.国家政局影响农业发展
2024-05-05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4题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以前的奴婢,不独立编户,是依附于主家的贱户,“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但宋朝出现了“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的现象。这一变化缘于(       
A.雇佣与契约关系产生B.理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良贱制度已彻底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身份认同
10 . 唐朝出现了充当货币支付功能的“飞钱”,并已形成严密的兑换制度;宋朝在唐朝“飞钱”的基础上,产生了纸币——交子、会子。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大宗贸易比较频繁B.财政收入结构变化
C.经济政策相对灵活D.金融服务趋于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