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有学者称,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关注,改变了唐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传统……然而这项政策阻碍了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发展,这正是直到明清时期也未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大变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因。学者意在强调(     
A.宋代契约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B.宋朝社会的契约精神比之前代有较大的进步
C.契约阻碍了经济向自由化发展
D.政府的契约政策适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要求
2024-05-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2 . 述及古代南方经济,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了“楚越之地……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记载;沈约在《宋书》中则描述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变化反映了(     
A.汉代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越北方B.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成就突出
C.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宋代已经完成南移D.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缺乏延续性
2024-05-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史志载:宋朝“福州长溪民,为赘婿海上人家,以渔为业。其母思而往见之,民殊不乐……少顷,民还之门,闻母语声,急藏鱼于舍后。复诳其母,且告之曰今日风恶,不获一鳞。母遂去。”这反映出当时(       
A.沿海地区渔业发展高度繁荣B.民众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欲望
C.封建伦理受到商品经济冲击D.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生活的控制
2024-05-14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两汉以来粮食亩产量相对指数变化表(注:“+”“一”为后一朝代比前一朝代增减情况,单位:%)。据此可推知,两宋时期(     

A.农业经济的衰退B.传统耕作方式急需转型
C.商税为主要财源D.国家政局影响农业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传承和合人文精神。不管是天地万物的生生,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的相互关系,还是政治结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都贯通着和合。

——张立文《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材料二   天下同文,家家户户置程朱之书,人皆知性理之学,教化之道近乎成。

——【朝】李齐贤(1288~1367)《益斋乱稿·第9卷·更张治道》

材料三   圣人千言万语,只要人理会得,故所示不同,所入即一也。且古人各自有入头处。如周子(周敦颐)之主静、程子(程颐程颢)之持敬、朱子(朱熹)之穷理、象山(陆九渊)之易简、……阳明(王守仁)之良知,其言似异而入处不别。

——【日】藤原惺窝(1561~1619)《惺窝答问》

根据材料,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结合理学的形成或传播,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晚唐时期,69%的高官出身于世家大族或官宦世家,而到北宋时,这个数字只有19%。有研究显示:1148年和1256年两份进士题名录,约有57%的人祖上三代未曾为官过。但如果扩大家族范围,几乎所有宋代功名获得者在官场中都有亲属或亲戚。材料说明(       
①晚唐时期官场中门第观念仍十分流行       ②唐宋科举制度带来渐进式的阶级流动
③应试者的出身是宋朝录取的重要标准       ④通过科举考试是向上流通的唯一途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8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后,若是将其置于“都市化”的范畴下进行考察,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此时,社会出现了一个转变过程,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社会流动的加速,无不显示出它与明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到明朝后期,在外部文化力量的引发下,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历史的陈旧的传统受到了来自各方文化力量的猛烈冲击,思想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活跃。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及雅典卫城中的建筑艺术代表,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都市化”的角度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经济“货币化和多样化”的突出表现,并扼要说明其与明朝后期“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之间的关系。
2024-04-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钱穆曾有言:“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④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9 . 唐代田令早已逸失。1998年发现的《天圣令·田令》保留了所行田令7条、不再施行的唐田令49条。所行田令第5条载“诸竞田(指发生田地产权纠纷而诉诸官司),判得已耕种者,后虽改判,苗入种人。耕而未种者,酬其功力。未经断决,强耕种者,苗从地判。”此条与学者此前复原的唐田令同。据此推断(     
A.唐宋时期都实行均田制
B.宋代“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C.唐宋时期田地产权纠纷均可依赖律令解决
D.《天圣令》与《开元二十五年令》有联系也有区别
2024-03-22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两宋以前,多数史家将治乱兴衰的原因归结为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司马迁的《史记》认为,商鞅变法“行三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使秦富强。宋代史家则从伦理道德和君主个人的修养等方面进行总结,如欧阳修说:“道德仁义,所以为治。”宋代史家在对待前代有为之君时用“抚农桑之民”“结民心”等词语加以肯定,对于亡国之君则用“结怨于民”“大势已去”等加以否定。这说明(       
A.史书书写从叙事为主转为评论为主B.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历史书写
C.史家写作功底决定史书的学术价值D.统治者对修史的监控日益强化
2024-03-1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