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以及袖手对坐的墓主夫妇。两人皆侧身面东观看东壁的乐舞表演。这类夫妇宴饮壁画在宋代墓葬中很常见,如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A.男女家庭地位渐趋平等B.丰富多彩的市井娱乐生活
C.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D.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2 . 下图反映的是宋代冬季无雪时,地方官府组织祈雪活动的区域分布。由此可推知(     

A.两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两宋传统种植格局变化
C.宋代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2024-05-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儿童史的兴起为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童蒙读物包括《苍颉篇》《急就篇》等字书,汉代还重视《论语》《孝经》等。汉代砖画像反映出,当时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不清晰,儿童的成人化现象严重。父母往往带着未成年子女参加农业劳作,传习技能。儿童既有掩雀、捕蝉、蹴鞠等一般游戏,也有战争儿戏等模仿大人行为的特殊游戏。
隋唐唐律对儿童与成人做了区分。儿童不再像前代那样穿着成人服装。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牧童”的内容。除《急就篇》《孝经》等读物外,还有文学诗赋等方面的教材。儿童游艺包括音乐舞蹈、堆沙成塔、采花、斗草、骑牛、骑竹马、叠罗汉、倒立、顶竿、游泳等。
宋元宋人将儿童视为吉祥的象征。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婴戏图,描绘了儿童蹴鞠、击球、嬉水垂钓、骑竹马、舞狮子、皮影戏等场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播甚广,朱熹等鸿儒硕学也加入到编写儿童读物的行列中。
明清儿童服饰颜色鲜艳,有些儿童佩有长命锁、金手镯等。官方主张用等级秩序教育儿童,民间也有发展儿童天性的呼声。跳百索、抖空竹、抽陀螺、放风筝、踢毽子均是儿童喜欢的娱乐活动。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30更新 | 5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黄梅县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宋史·食货志》载,“琼管奏:海南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贾物自泉福、两浙、湖广至者,皆金银物帛,值或至万余缗;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蕃、牛畜之类,值才百一。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请自今用物贵贱多寡计税,官给文凭,听其具实报纳”。这表明当时(     
A.政府重视规范民间贸易B.税收方式影响百姓生计
C.不同地域经济互补性强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024-04-27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一   宋代书院的院长一般是由在职、赋闲官员任职或地方官聘任。书院主要是理学家继承、传递和创造学术思想的场所。为此,书院的课程设置以四书五经和历史学为主。书院往往是由家族或当地名门望族捐资兴建的,但这些资助是有限的。书院的学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或者名门望族之后,或者官员举荐。学生毕业后多走入官场,成为统治者的有力助手。

欧洲中世纪大学从形成之初就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大部分都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合体。欧洲大学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学费制度,来满足大学正常运行的需求。课程设置虽然也有偏向道德说教的宗教学科,但更多的是法学、医学等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要交学费就能进入大学学习,毕业以后也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决定去向。

——摘编自李雯《试比较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   13-14世纪的欧洲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被赋予的特权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些学生甚至滥用特权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大学与城市也因此不断发生冲突。随着中世纪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投身城市发展,而大学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如医生、律师、文员等。作为相对民主公平的教育机构,大学也为市民开辟了跻身上流社会的通道。此外,随着规模的扩大,大学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与大学相关产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对大学持欢迎的态度,不仅厚待本地大学并设法留住师生,还热情邀请其他国家、城市的师生来到自己的城市。

——摘编自杨志卿《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6 . 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     
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C.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
2024-04-24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古代火器的使用】

材料一   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的需要,火药和火器制造成为军事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北宋时期的火药以纸等包裹,含硝量、含碳量都比较低,呈膏状,且没有引信,大体上只是一种纵火性、燃烧性兵器。南宋以后,增加了火药中的硝、碳含量,火药从膏状变成固态,同时使用了引信和铁质火药罐,以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效果,从而使火药由燃烧型转变为爆炸型。北宋时期的火器主要有弓、弩火药箭等,北宋末年,在抗金战争中发明了霹雳炮、震天雷等杀伤力较大的火炮。南宋时火器技术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管形火器。

——摘编自游彪著《宋史》

材料二   嘉靖年间,明军缴获了葡萄牙的“佛郎机炮”,此炮有母铳子铳结构,装弹室较大,管壁厚,并装有瞄准器和炮耳。明廷仿制并投入批量生产,装备军队,主要用于北方的墩台城堡,防御蒙古游牧民族南侵。此后几十年,中国初步吸收了欧式火器的优点,融合中国传统火器制造的特点,陆续制出各种作战样式的佛郎机火炮和单兵枪。1618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兴兵直取抚顺,明军失败,大炮尽丧敌手,明廷受到震撼,此后,通过澳门聘请欧洲铸炮匠师并携来先进的仪器、仪表和生产设备,直接参与火炮铸造,移植造炮技术。崇祯帝即位后用徐光启监制大炮,两个月造出了200门新炮。清兵(1636年前尚称后金)五六万人于1626年在宁远城下曾遭袁崇焕“红夷大炮”轰击,蒙受重创,损兵1.7万。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火器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和明代在火器发展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唐五代时期,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拜、佛道崇拜之外,还信仰多种自然神灵,宗教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丰富多彩,表现出若干新的时代特征。……

道教和佛教仍然是宋代最主要的宗教。儒家的尊祖敬天、佛教的水陆道场、道教的斋醮法事,都被作为一种生活情趣而加以接受。但随着社会的变化,民间所崇拜的神灵对象有了新的内容。中唐以前,在以荆州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受崇拜的关羽,自宋元时代开始成为全民信仰。城隍被人们奉为专门守护一座城市的神祇,其崇拜几乎达到与社神崇拜相等的程度。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盛行妈祖信仰。巫术仍然十分流行,施展于相宅和卜葬的风水术也风靡社会。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概括宋元在文化信仰方面的变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文化信仰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广东·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对古代南方部分地区经济信息的记载。这些记载最有可能出现在(     
地区记载
吴越十二州 (今浙江大部及闽北)以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
杭州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成都岁市布织缣数十万以给秦、陇军用
江西、浙江、福建及四川的丘陵地区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梯, 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
A.公元3-6世纪B.公元 10—13世纪
C.公元14—16世纪D.公元17—19世纪
2024-04-11更新 | 26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024·湖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   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16.42%21.92%17.92%41.69%
1942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

1)国家掌握土地。

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

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

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2024-04-05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