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中原大乱,黄河流域成为战场,人口四处逃散,西南和东南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西南,“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四方贤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东南的扬州、杭州一带成为人们的主要流向。“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也有远达会精、交趾郡的,如北方大族桓晔“举家避地会稽,遂浮海居交趾”。晋代,永嘉之乱到十六国时期,各游牧民族南下,大量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以南。魏晋时期在北起大漠以北、贝加尔湖畔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岛,东起长白山松花江流战西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广阔地域内空前数量的民族卷入了大迁徙的潮流。其中既有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如汉族、华夏族、羌族、氏族、匈奴,越族,也有较为年轻的乌桓、鲜卑、俚等民族,还有在魏晋才兴起的柔然、敕勒、吐谷浑等民族。

材料二   传统农具的定型和配套过程墨本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人们已懂得“土壤气脉,其类不一,美恶不同,治之个有宜也”。淳化年间“凡州县矿土,许民请佃为永业”,大大促进了土地开垦。……在宋代,“主户之于客户,皆齐民乎”。客户有条件也可以“徒乡易主”。宋神宗年间,已是“二纪以来.不闻街鼓之声了“。到南宋时在旧城外兴起了“沿江数万家,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的南市。早辰桥市街巷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竹木作料,亦有锁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宋代的经济型人口流动往往兼具职业流动和地域流动两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流动,都与经济因素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经济方面的变化使当时人口的变迁摆脱了以前极易转变为流民的现象。流动人口比较容易地找到谋生之所,他们已轻不是无以为生的流民,而是当时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宋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严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徐红《宋代经济型流动人口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经济型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2024-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税收情况比较

时间
数额
岁入粟岁入布绢帛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总值
(万贯)
实物(万石)折算额(万贯)实物(万石)折算额(万贯)
唐天宝年间
(742—756年)
2500800270013502002170
北宋熙宁十年
(1077年)
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

注:间接税包括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

—据刘光临、关棨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二据杜佑《通典·食货二》估算,唐天宝年间计账户数约890金万,以平均每户所垦田数不超过70亩估算,天宝年间垦田数合计约6.2亿余亩。根据照宁五年(1072年)土地清文所得,当时垦田数约4.62亿亩;熙宁十年(1077年)户数约1788.7万。

—据刘光临、关桑匀《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

材料三北宋东京城各类城市用地的分布

材料四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1)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唐宋税收的差异作出含理解释。
(2)根据材料二、三、四,指出其反映的宋朝时代特征,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
2024-04-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中古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时,世家大族衰落,尽管天子与士大夫分享权力,但君权却不断强大。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价,国内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认为“其变化之巨并不亚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转变”;二则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对于唐宋变革的社会性质,日本学者认为唐是中古之末,宋是近世之始。宋元社会发展进入“与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伊斯兰教期的西亚平行的中国的近世社会形成期”。而国内学者在相当长时间内以为“这场变革的性质无疑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变革”。

——以上材料均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有关“唐宋变革”的观点。(要求:任意一点或整体,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纸)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而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古人之意也。至於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藉以衣,饥藉以食,贫藉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材料二 马端临编制《文献通考》时,元代官修《宋史》尚未成书,而《通考》所记述更为详细,分析更为客观准确,其论断多为《宋史》所缺失,因此成为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考证依据。正如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文献通考》“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按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一是由于《资治通鉴》“详于理乱兴衰,而略于典章经制”;二是认为《通典》“不无遗憾”,“未有集著述之大成”,于是便“有志于缀辑”;加之家学的影响,取材于旧籍和当世学者的议论和朝臣的奏疏,遂成此书。他继承和发展《通典》开创的典制体通史之先河,弥补了唐玄宗天宝以后至宋宁宗嘉定以前的典章经制,并拓展了门类,从《通典》9门增为《通考》24考,分类更为科学,范围更为广泛,论证更加精密,影响更加深远。

——摘编自史彬彬《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其经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端临的观点,并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献通考》的进步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废除后,每“遇大宴等”,常“和雇市人(乐人)”进入宫廷侍奉。明朝嘉靖以后,官办手工业大都实行雇募制。这反映出当时(       
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官营手工业走向市场化
C.传统社会结构剧变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
2024-03-22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至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宋朝著籍户数由642万户增加到2088万户,人口峰值约11275万,年平均增长率达9.2‰。宋代的住房形势较此前历代更为严峻,租房是宋人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从官员到老百姓,都存在租房居住的现象,甚至军队也需要通过自己租房来解决居住的问题。租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士兵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但使士兵脱离了正常的军营生活,对士兵、对社会都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摘编自梅波《宋代租房现象研究》

材料二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三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代出现租房兴盛现象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茶叶种植规模扩大的影响,简要说明茶叶种植所带来的徭役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明朝“治边”之策。
2024-02-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实验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总结性考试(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的繁盛热闹。但如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桥下的那只船正要穿过桥洞,却没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而且桥上有文官坐着轿子,武官骑着大马互不让道,等等诸如此类的隐喻,据此,最合理的解释(     

A.城市街道需更宽敞的设计B.北宋重文轻武使官场矛盾突出
C.北宋的商品经济虚假繁荣D.北宋的繁华盛世之下败象已现
2024-02-26更新 | 27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8 . 据宋《梦粱录》记载:“(杭州)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顾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顾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人家有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这反映了当时(     
A.基层治理措施严密B.重视城市公共卫生
C.基础设施建设完善D.城镇商品经济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时期,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门第观念日趋淡化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国家偿付岁币的需要D.文学艺术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 (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