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
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活动


宋明理学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究

人物籍贯主要成就
林则徐福建福州编译了《四洲志》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湖南隆回批评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复古守旧思想,用进化论阐述社会制度变化的必然性。
康有为广东南海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认为人人有“自王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
梁启超广东新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严复福建福州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
谭嗣同湖南浏阳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
孙中山广东香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核心是民权主义,他的民权思想包括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

——以上摘编自王永奉李卿《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思想领域发生三次重大变革的经济文化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变革过程中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26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苏湖熟,天下足”,形容的是江南三角洲南宋以来的粮仓地位。到明清时,江浙地区则需从湖广大量输入稻米。这一变化表明
A.江南三角洲农业退化严重B.国家政治中心迁移频繁
C.湖广地区经济水平最发达D.经济中心呈现分化趋势
2022-05-27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繁荣。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材料二   在全国抗战初期的大发展中增加了70余万新党员。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和作风的影响。……1941年前后,抗日斗争形势变化较小,党内已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党普遍整风从1942年春开始……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讲话,他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座谈会后,文艺界进行了认真的整风学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材料三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习近平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艺术世俗化趋势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产生的背景和目的。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国文艺工作的认识。
6 . 唐宋两朝在中国休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知识分子的休闲文化

唐朝宋朝
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文士群体中盛行一些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活动,如打毯、射猎、舞剑、歌舞宴饮、户外游赏等。休闲文化主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皇室、贵族、官僚等社会.上层阶级仍然是休闲的绝对主体。集体性的宴饮、游赏、节日狂欢较为普遍,如一年一度的曲江游宴。文士热衷于参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视野多关注公共事业和公共领域,休闲目的大多与自身的政治事业前途息息相关,参与休闲活动多为自发、外放的形式。士人欣赏牡丹,如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士大夫对休闲活动的选择,偏向文弱、静态的休闲方式,如棋类、投壶、捶丸等。休闲文化的主体逐渐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士大夫偏爱室内静娴雅致的休闲方式,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成为生活中“四般闲事”。士大夫已从群体性的休闲活动中抽身出来,将视角更多的凝聚到自身,更多关注私人休闲领域。大部分士人有了自觉的休闲意识,即便是聚集,也是一群志同道合之人进行精致休闲的聚会,以此寻求知音,切磋文艺。士大夫赞赏梅花、莲花,如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摘编自肖潇《从文士到士大夫演变看唐宋休闲文化变化趋势》


结合时代背景对唐宋知识分子“休闲文化”的演变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05更新 | 84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景祐元年(1034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诏曰:“京旧城内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毁撤之,遣入内押班岑守素,与开封府一员专其事”。《宋刑统·侵巷街阡陌》中也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到1079年,政府又开始陆续征收“侵街钱”“侵河钱”等。上述举措反映了,当时(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B.市坊制度瓦解的趋势
C.经济立法体系的完备D.世俗门第观念的淡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芍陂水利工程始建于春秋中期楚庄王时期,在修建芍陂之前,寿县应是旱涝频繁。当时的楚国令尹孙叔敖,为解决旱涝灾害,开凿稻田、发展农业、保证军民用粮,从而辅佐楚王创立霸业,兴修了芍陂水利工程。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在国家重农态度影响下,地方官员对芍陂灌区非常重视。至元二十三年在芍陂灌区专设芍陂屯田万户府,置达鲁花赤、万户总管、同知、通判等官员,管理芍陂屯田事宜。元代芍陂屯田以军屯为主,长期的军事驻扎为平定地方叛乱提供了军事力量。据学者研究,元代芍陂灌区广泛种植有稻、麦、粟等,这与当地农业技术的提升显然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熊帝兵《元代芍陂灌区农业发展状况述论》

材料三   2015年芍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芍陂水利工程具有重要的文化经济多重社会效益。怡人的自然景观以及古寿春城风貌是芍陂水利工程文化的重要载体;官方和民间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了芍陂灌溉农业持续发展运用的优秀制度文化的传承;芍陂文化的核心,浓缩于历代修缮与治水中,始终保留着的“顺势而为、人水和谐”的理念,以及孙叔敖的治水思想及个人治水品德衍生出的无私抗洪精神。经济方面,芍陂建成后,淮河以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丰收,使其成为楚国当时除江汉地区之外的又一个经济中心。

——摘编自朱立琴、王黄莫楠、郑大俊《芍陂水利工程保护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芍陂水利工程兴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芍陂治理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芍陂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盖社会商业情况之盛衰,不必与商人所得利润之高低为正比。故宋以下社会一般商业虽转盛,而资本集中之趋势日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商主义的传播B.商税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C.儒家思想的影响D.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024-05-2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宋初,经历五代动乱后,书法传统一度断裂,“趋时贵书”的风气流行于世。一些科举士子为博得主考官员的欢心,竭力模仿其字体,而主考官员也借机拉拢士子,书法的政治意义得到强化。这表明(     
A.书法反映了官方意识形态B.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倒退的趋势
C.书法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D.书法风格受时代和个人品格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