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重要文化成就的记述,其中与如图所示形式相符的是(       
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罗盘)而行
C.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驰D.红毛夷⋯⋯以平时所持火器遥攻之
2024-01-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蒙蔽,需要重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2023-12-2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书记载,宋代福建地区地狭人密,山地较多,可耕地非常有限,农民不惜冒着犯法的风险,将稻田改种甘蔗,并且制取蔗糖以牟取利益。这一现象反映(     
A.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B.经济作物全面推广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北宋时期的赋税结构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农业税(方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 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生产发展较缓慢                                 ②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③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④非农业税为重要收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两宋时期的榷场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D.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地图,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2023-12-08更新 | 453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以下为“西汉、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的比例表”。表中人户变动主要是因为(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A.生产关系的发展B.国家控制的松弛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政治中心的东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