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元文宗大兴文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诏令编纂本朝的典章制度史。1331年书成,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按元文宗指示,《经世大典》的体裁仿唐、宋《会要》之体,又参照《唐六典》而折衷之。由此可知,《经世大典》的修撰(     
A.意在借鉴和推行唐宋制度B.强化了崇文抑武治国方针
C.开创了典章制度史新体例D.促进了中华历史文化认同
2 . 经济重心南移是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1)概括材料一所示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最终完成于哪个时期?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2023-11-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货币需求量剧增。据统计,货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这反映出北宋(     
A.金属冶铸业发达B.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C.海外贸易的繁荣D.区域性商人群体发展
2023-11-23更新 | 21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宋朝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新生产关系形成
C.门第观念日益淡化D.阶层流动性增强
2023-11-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兵革勿用,民不外劳,役务宽简,氓庶(百姓)繁育。至余粮栖亩,户不业阖,盖东南之极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此。……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之际,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田亦数十万顷,亩值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轫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反映的生产方式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从西汉到南朝江南经济最主要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其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3)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2023-11-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南朝)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四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渐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摘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宋元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023-1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晚清大运河的衰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1851年的农民起义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战乱中江浙一带的漕运几乎处于瘫痪状态。铁路的兴起对大运河漕运打击沉重,原先需经数月以上的运输时间,现在快则不足10天,慢则一月以内就可以运入京城。1901年,清政府废除漕运制度,大运河多处淤塞,曾经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的记忆。

——摘编自胡梦飞《辉煌与没落——明清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1)比较图1与图2,指出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路线的主要差异,结合大运河的变迁,阐述中国古代交通建设与政治中心移动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大运河走向衰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兴衰的历史启示。
2023-11-16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科技之光(一)社会温床
(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的原因。
2023-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斐然。下列正确的是(     

时间人物成就地位
A西晋范镇《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B唐代李春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北宋毕昇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D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AB.BC.CD.D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初依赖于国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诉求,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利益需求。在随后的汉与大宛、龟兹等西域地区之间最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的场景。最终丝绸之路拓展为中国向外输出丝绸、瓷器、茶叶、冶铁等商品和技术及输入香料、作物、宗教、艺术等的东西方交流与合作之路。

——摘编自王超《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隋唐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阻塞,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至宋朝,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此时,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通往日本、朝鲜等地的东海航线,还有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此外,政府还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以“掌善货贸易之事”。

——摘编自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发展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丝绸之路发生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兴衰历程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