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东都事略》是南宋史家所写的北宋历史。该书的目录后有一个“牌记”,上面写着两行字: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这一现象说明(     
A.北宋私人刻书发达B.江南一带文化昌盛
C.南宋私人著史普遍D.文人已有版权意识
2024-01-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授时历》是郭守敬受忽必烈委派而制定,这部历法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一公历年为365.2425天,和标准测算只差26秒。这主要得益于(     
A.空前辽阔的疆域B.宽松的社会环境C.开明的民族政策D.发达的海外贸易
2024-0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提出,某时期出现了大量使用白话文或浅显的语体文面向大众的文艺作品,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产生了多民族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指的是(     
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明小说
2024-0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波兰军队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铁骑已冲杀上来。波兰历史学家记载此战时称波军败于“妖术”。这段话反映了火药(     
A.出现于元朝时期B.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C.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D.运用于军事战争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书中记载了弓弩火药箭、火药鞭箭、火球、蒺藜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竹火鹞、铁嘴火鹞等武器,还有完整的火药配方。由此可知,《武经总要》最早可能成书于(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2024-0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文姬归汉图》(下图)系南宋著名画家陈居中创作的历史故事画,以东汉才女蔡文姬身陷匈奴最终回归的坎坷经历作为创作主题。此作品(     

A.反映出浪漫主义唯美画风B.蕴含着托古喻今的家国情怀
C.旨在厘清汉匈关系的演变D.大胆挑战封建正统思想观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朝廷在成都设茶场司,在熙河设买马司,分别管理买卖川蜀茶叶、交易番区马匹事宜。……川陕甘一带人口稠密、村镇密布,有大道,有捷径,道路呈网状分布。官府在四川至熙河道路的沿途“添置递铺,十五里辄立一铺”,或差发厢兵,或招募苦力,充当脚夫运输茶叶。同时官府以盐引之法鼓励川商参与茶运。通过茶马贸易昔日以军政用途为主的唐蕃古道蜕变为商贸繁荣的茶马古道。

——摘编自张洁《茶马古道线路兴替:基于官办茶马贸易的考查》

材料二   明初,政府在“以茶驭番”方针指导下,从茶叶的产销到马匹的交易管理都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管理体制。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封建官营体制内难以克服的弊端,茶马贸易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于是弘治三年,明廷出台“召商中茶”政策,“令陕西巡抚布政使司出榜招商中,给引赴巡茶御史处挂号,于产茶地方收买茶斤,运赴原定茶马司,以十分之率,六分听其货卖,四分验收入官。”允许商人参与茶马贸易活动。

——摘编自王晓燕《官营茶马贸易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发展茶马贸易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采取这些措施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与宋代相比,明代茶马贸易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的茶马贸易。
2024-0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北宋壁画中的舞者多着裤,且存在大量“开腿”“抬脚”动作,而南宋舞蹈壁画中的舞者主要靠上半身完成舞蹈动作,腿部隐藏在裙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A.门第观念淡化B.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C.人身控制松弛D.绘画风格日益多元
2024-01-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到了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甚至盛行“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由此可知宋代(     
A.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B.逐利意识普遍强化
C.婚姻习俗受理学影响D.宗族观念不复存在
2024-01-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在中外饮食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伊斯兰教在西北流传,东南沿海阿拉伯移民习俗在广州、泉州等地的扩散,促进了清真菜系形成。喜食各种甜食、烧烤、清炖食物渐成风习。《饮膳正要》收录的回回果蔬有菠菜、胡萝卜等;回回香料有马思答吉、回回青等。回回食品有《饮膳正要》收录的马思答吉汤、杂羹等十多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收录的卷煎饼、酸汤等十二种。中亚葡萄酒、西亚阿刺吉酒也传入中国。在此过程中,外来饮食被中国传统饮食吸收融合,如西亚人传授的木灰制糖法,使调味品中糖类的质量更高。

——摘编自戴杏贞《元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

材料二   随着19世纪中叶北美发现金矿,及“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大量华工涌入美国,以华工为主要市场的中餐馆应运而生。此后饮食业逐步取代采矿业成了北美华人的专业,中餐厅也走出唐人街,开始服务更多客群,并去到美国白人社区。这是华人以开中餐厅的形式向美洲进行物质和文化影响的缩影。民国时,粤菜的杏花楼、万花楼等餐馆继续繁荣,新的餐馆以姑苏亭、南京楼、江南楼等名目开设。酒楼的消费对象也变得“五湖四海”起来。

——摘编自周松芳《饮食西游记——晚清民国海外中餐馆的历史与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元代外来饮食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华饮食在美国传播的基本情况。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饮食交流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