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所在地,它们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商业意义,其商业活动只能局限在“市”这个特定的区域中进行,作为居民生活区的“坊”与“市”是相分离的。到宋代,城市一般沿街开店,商人只要纳税,都可在城中任择地点开设店铺,同时在开封、杭州等大城市中,又出现了夜市、早市和鬼市。为了加强管理,政府或构筑新的城墙,把近郊之地围入城中,把郊区变成城区,或在城外设厢,将其视同城区一样来管理。在此同时,在交通干线或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出现了由草市发展而来的市镇,两宋时期大约有6000-7000个墟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唐朝政治保留着“贵族共和”的特点,宋朝则形成了“君主独裁”的制度。所谓“君主独裁”,从官制上来说,就是尽可能多地将国家机构置于君主的直接指挥之下,方方面面的国家运作,均由君主一个人来统辖。

——摘编自吴钩《新民说·宋仁宗:共治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实现“君主独裁”的具体措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元杂剧中部分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反映了(     
剧名女性形象
《墙头马上》李千金身为大家闺秀,却与墙头一见倾心的裴少俊月夜私会。
《西厢记》崔莺莺本与表兄郑恒有婚约,但在寺中遇到情投意合的张生时,她没有顾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弃郑嫁张。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赵盼儿为解救失足落入火坑的好姐妹宋引章,勇敢地智斗贪财好色的周舍。
A.市井娱乐的需求B.社会矛盾的激化
C.舞台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313 年,元仁宗颁布的科举程式规定:“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此规定(     
A.反映了朱熹理学开始官方化B.消除了蒙汉两族的文化差异
C.推动了元代思想文化的繁荣D.增进了南北方思想文化认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饮食行为被纳入“礼”的范畴。君臣宴乐之时,按照不同等级、身份配置不同的餐具以及餐食,一人一案,跪坐而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给中原传统的礼制带来了 冲击。

材料二 唐代,中原地区传统的低矮餐案逐渐被北方游牧地区更为舒适、便捷的高足桌椅取代,传统的跪姿习惯也逐步变成了更舒适的垂足而坐。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不拘一格,敢于挑战传统礼制,在饮食生活上饮宴成风,聚会成群。统治阶级也推崇并引领宴会社交之风气,人们渐渐习惯于围桌而食,同桌不同器,聚食而分餐。

材料三 宋代,文人士大夫可以自由结社、朝堂论争,也可以归隐自然、追求自我。各个阶层的接触机会增多,社交活动频繁。临安等地“买卖昼夜不绝”。传统的分餐制,已不符合饮食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特色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成本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聚会需求。

——摘编自周扬《“分餐”与“合餐”的衍变》、陈伟明《分餐传统为何在唐宋时期发生改变》、 田芬《唐朝饮食文化中“合食制”流行成因探析》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代与周代餐饮习俗的差异,结合所学说明差异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餐饮习俗的变化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周唐宋三代餐饮习俗,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各举一例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022-03-01更新 | 1277次组卷 | 156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安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读下图,结合所学推断,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方式的根本变革B.南北交通的日益便利
C.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D.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8 . 宋代立法规定,百姓砍伐桑树、剥桑条皮当柴烧的必须治罪;剥桑条皮三工(计量单位)以上为首者死,从者流放三千里。该法
A.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严苛的连坐思想
C.突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D.摒弃了儒家的民本理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文化向为学界所关注。早在20世纪初、中期,学术界就有不少前辈和大家将目光聚集在宋代文化上,如,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写道:“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家人之所造就,十(之)八九可断言也。”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家》一文中也认为:“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陈寅恪更是对宋代文化赞美有加,提出了一个至今为人乐道的精辟观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摘编自彭民权《江西文人群与宋代文学观念的演变》


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并以宋代的文化成就对材料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2-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
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
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2019-11-01更新 | 1315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豫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