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9 道试题
1 . “它是中国现存脚本最早的戏剧”“用语为市井语言,所写之事也多为市井琐事,但它的语言,特别是唱词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该文学成就最有可能是(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布罗代尔认为,该发明“使印刷术面目一新……虽然这种活字几乎未被推广,但在14世纪初,使用木活字已经流行。”该发明产生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海外贸易……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摘编自谢和耐(法国)《南宋社会生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朝代与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商业方面的主要表现。
2024-05-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2024-04-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B.“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C.“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024-04-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7 . 北宋官员蔡襄在《福州五戒文》中指出“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当时(     
A.崇文抑武观念盛行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儒学复兴运动兴起D.社会控制的严密
2024-04-0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商存放货物,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材料表明,南宋时(     
A.经济重心南移B.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C.海外贸易发达D.都市商业繁盛
2024-04-01更新 | 358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斐然,下列科技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             ②《九章算术》             ③《梦溪笔谈》             ④《千金方》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10 . 宋人蔡襄曾在其文集中写道:“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未有婚姻之家不为怨怒。”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门第观念淡化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娱乐活动丰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