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时期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国人口在汉唐间未能超过6000万,而到北宋末年,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了1.4亿。人口增加带来了生存竞争压力,导致一部分人不得不通过读书、业儒,进而入仕以求改变困顿的家境。据统计,两宋科举取士正奏名和特奏名共12万多人。科举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教育者数量的剧增,培养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两宋时期国子监刻书计有9440卷。一些政府部门、地方学校也都刊刻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和相当数量的经传史记、诗词歌赋等。通俗读物、童蒙读物、民间日用书籍等成为市民阶层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此外,医方、历书、占卜类书也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书籍。当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与图书生产联动协调时,宋代的图书市场便就此形成了。

——摘编自白金《人口、科举与宋代图书出版市场的形成》

材料二   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该书馆使用以牛为动力的机器印制图书,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格致书室、美华书馆和广学会等20多家出版机构。184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禁教令。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养心神诗》等传教小册子,《华英字典》《中葡字典》《拉丁—中文词汇》等工具书,还有大量有关西方学术、文化和科技的著作,如《东西史记和合》《大英国志》《代微积拾级》《几何原本》等。1851年由广州西关金利埠惠爱医院出版的《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著作,对中国医学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图书出版市场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出版图书的背景及影响。
2023-08-30更新 | 1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植七步成诗”最早见于南朝《世说新语》)曹丕命曹植七步成诗的方式,自然让我们想起相关的佛教故事。……(当时诸多汉译佛典)都不约而同地说佛祖诞生时,自行七步而颂16字自赞偈。……《七步诗》关键词在“煮豆”,但以此为诗,最早亦似出于汉译佛典,它描述的本是鬼卒(用铁釜在地狱)拷治罪人的场景。

——李小荣《<七步诗>生成流播过程中的佛教因素》

材料二   南宋时期,朝廷开始否定曹魏正统。有利于污蔑曹氏父子的故事和诗作大行其道,亦不足为怪,《七步诗》开始为一些《曹植集》收录,亦在此时。加之民间流传的三国话本逐步成熟,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宋战利《<七步诗>托名曹植考》

材料三   明中期徽州新安商人程春宇编写的《士商类要》共四卷,第一、二卷主要记载明代各城市间的100条主要水陆商路,北起辽东,南达福建、广东,东起上海、山东,西至陕西、宁夏。其中徽州13条,杭州8条,苏州7条,芜湖7条,南京6条,扬州5条。第二卷的后半部分,附戴《客商规略》《船脚总论》《为客十要》《买卖机关》《贸易赋》等有关市场营销的基本常识。《为客十要》称(为商之人)要持“中和”之道,“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露骄奢。年老务宜尊敬,幼辈不可欺凌。”《贸易赋》称“贸易之道,勤俭为先,谨言为本。”“凡在外,弦楼歌馆之家,不可月底潜行,遇人适与酌杯,不可夜饮过度。”《买卖机关》称(为商之人)“是官当敬……凡见官长,须要起立引避,盖尝为卑为降,实吾民之职分也。”

——摘编自姜晓萍《<士商类要>与明代商业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步诗故事的产生与流传反映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代商品经济的时代特征。
2023-07-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朝·流动的王朝。

材料一   百物周流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 《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四民流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代汪洙神童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

——摘编自(宋)朱彧《萍州可谈》

释其耒耜(指农具)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开封)的经济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呈现的新变化并简单分析原因。
4 .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地移至东南地区,再加上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海外贸易的规模显著扩大,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海上。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收入均来自于宋朝的五大市舶司。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外贸易体系,先后在广南东路的“①____”、两浙路的“杭州”和“②____”、福建路的“③____”以及京东东路的“密州”设立了市舶司,同时还修订颁布了中国最早的市舶司条例法规,中央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高雅婷、代谦:《河流上的繁荣:宋朝水路运输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宋朝的市舶司往往设置在主要的外贸港口城市,结合所学依次填写材料中3个空格。

材料二   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元】脱脱等:《宋史》卷427《道学传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儒之学”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023-10-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在吴郡(今苏州),“父笃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江西饶州“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福建居民更是“多向学,喜讲诵,好为文辞”。……向来为士大夫阶层所垄断的文化,逐渐下移到社会各阶层,“农工商各教子读书,虽牧儿馌妇,亦能口诵古人语言”,以至于“家能著书,人知挟册”。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

北宋中后期,理学在东南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起来。南宋时,东南地区出现了“两派”“三家”鼎足而立的学术网络。各学派不仅创办书院,培养生徒,而且在学术上相互辩难,求同存异,使东南地区学术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名副其实地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中心。宋代位居宰相之职者有134人,其中浙江24人,居全国首位,福建18人,居全国第三位,江西16人,江苏6人,东南籍贯的宰相几乎占总数一半。《宋史》“列传”和“循吏传”所记载的官员共1525人,东南籍贯者有542人,占总数1/3以上。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东南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时期东南地区文化发达的影响。
2023-06-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6月双新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如贯休《富贵曲》云“刻成筝柱雁相挨”,此下里鬻弹者(乡间卖唱者)皆有之,何足道哉!又韦楚老《蚊诗》云“十幅红绡围夜玉”,十幅红绡为帐,方不及四五尺,不知如何伸脚?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一》

材料二   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


注:《夫妻对坐宴饮图》出自河南禹州白沙宋墓壁画。本图的场景是夫妻对坐宴饮,并侧身看乐舞表演,身后有侍者手捧食具站立。


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
2023-06-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政治家管仲认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孔子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的儒家经典,历史教育蕴含其中。

汉武帝诏令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诗》《书》《易》《礼》《春秋》作为教学内容,其中《春秋》就是鲁国编年史。

唐高祖李渊即位不久,就组织人专门修史,目的在于“考论得失,究尽变通....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唐代设有太学、国子学等学校,学生都必须读《春秋》《国语》等史书。开科取仕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在考策论时,常以历史典故作为题目。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著书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此书成为宋代及后代学校的重要教材。宋代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主典籍而参以正史”。

元朝在京师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文编译《贞观政要》等史籍,供蒙古官僚子弟学习。

明代的学校将《资治通鉴》等史书列入教材,要求学生阅读。

清代统治者规定将《资治通鉴》作为学校学生的教科书。

——梁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历史教育有哪些特点?
(2)说明古代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2023-02-1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店铺散落到居民区中的大街小巷。店铺布局和装饰不再整齐划一,店铺的招牌凸显出各自特色。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产品作为店招,如“杨家应症”“刘家上色”“太阳中医肠胃”等。彩楼(门面装饰)广告是宋伐新出现的广告形式。《东京梦华录》载:“凡京师门店,门皆缚彩楼欢门。”还有许多店家用名人字画来装饰店面,还出现了诗人专为商品销售创作的广告诗。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铜板雕版印刷广告,印制精美,雕版中间刻有玉兔抱杵捣药的商标图。

——摘编自杨海军《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等

材料二   画报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刊物,是研究近代城市生活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天津的《北洋画报》自1928年起相继刊登标语口号,以此支持国货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在广告中不断强调“国货”概念,传递“爱国”观念,借助国货运动的开展将国货产品、国货广告与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如“好运道,爱国人士请吸国产超等香烟”“爱国须用国货”“中国人不用中国货,谁用中国货!”等。还有广告语突出表明商品的“国货”性质,如“纯粹国产呢绒”“用国产纯羊绒织成”“完全国货”等。

——摘编自何嘉琪《近代国货广告的文化解读以<北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广告丰富多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画报》刊登传递爱国观念广告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022-12-2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1)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材料三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3)根据材料三,谈谈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022-11-2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