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合计
北方40628061181110120
南方181024370027769237
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摘自《中国科举史话》


(1)从表格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信息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9-09-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七校2012-2013年高二5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中外交往

(1)图一至图三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对外交往示意图。依据图片信息,完成下面表格的内容。
图片历史时期管理措施
图一①        设西域都护府
图二        设④        
图三        设⑥        管理贸易,征收商税

(2)分别概括三个不同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原因。
2019-10-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嘉定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3 . 传承中发展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历史演进过程,波澜壮阔,回味无穷。以下是中国朝代演变示意图

1)请列举中国古代结束大分裂实现大统一的四个朝代。
2)儒家学说在战国、汉、宋三个时期取得重大发展,产生了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试完成以下表格。
时期代表人物发展表现
战国将“仁”发展为“仁政”
“天人感应”观点提出,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朱熹

3)简要列举秦、隋、元三朝的重要制度创新。
4)制图人在清朝中间划了一根虚线,意在表达什么?
2019-11-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16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朝代经济政治文化
曲辕犁普遍推广茶广泛种植均田制逐渐瓦解港口城市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有所发展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为主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出现谏官
佛教进入全盛时代,刊印《金刚经》
诗歌步入鼎盛时期书法“颜筋柳骨”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田制不立”,土地买卖频繁宋坊市界限打破,出现纸币交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广泛设立
中央设三司使,地方设知州和通判州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体系形成,实行“糊名法”
出现谏院
理学兴起词、曲、话本逐渐兴起,出现南戏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主张“有意无法”
“三大发明”完成
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引入中国,棉花广泛种植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苏州丝织业、佛山冶铁业出现使用雇佣劳动力的手工工场出现并发展明太祖禁止海外私人贸易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八股取士形成完备的科、道监察体系,出现厂卫制度心学成熟;出现“异端”思想家李贽世情小说盛行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

表格为中国唐、宋、明三朝若干历史事件简表。请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

有位同学按此要求撰写了如下论文框架,请你帮他完成论文。

论题: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政治状况与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论点: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该时期的思想文化。

论述:唐朝封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推动了唐朝思想文化的繁荣。经济上,唐朝农业工具改进,曲辕犁普遍推广,铁犁牛耕技术成熟,粮食产量提高,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商业发展,对外贸易兴盛,中外交流频繁有利于唐朝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了唐朝思想文化的发展。政治上,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三省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政治稳定,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选官制度上发展了科举制,而且科举考试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宋朝经济政治的发展推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

明朝的经济政治状况推动明朝形成特定的思想文化。           总之,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之间联系密切,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中国古代的文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2018-12-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由于受到五代以来战乱的破坏,各地土地荒芜现象十分严重,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从太祖开宝末到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四十五年间,宋朝耕地就已从二百九十五万二千余顷增至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余顷。其中以两浙、江南、福建、成都等开垦田地最多,几乎达到了“无寸土不耕”的地步。

——摘编自游彪《宋史》

材料二   乾隆至咸丰朝全国人均耕地如下表所示。

年份耕地额/顷人口数/口人均耕地/亩
乾隆十八年73522181836782594.00
乾隆三十一年78072902080957963.75
道光二年.75621023724575392.03
咸丰元年75628574321640471.75

——摘编自陈锋等《明清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上述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及其有效解决途径。
2024-01-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旧唐书》中关于唐初的部分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料出处
李守素者,赵州人,世代为山东名族。……守素尤工谱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祥究,当时号为“行谱”。卷七十二《李守素传》
敬淳尤明谱学,尽能究其根源枝派,近代以来,无及之者。撰著《姓略记》十卷行于时,又撰《衣冠本系》,未成而死。卷一八九下《路敬淳传》
初,贞观中,太宗命学者撰《氏族志》百卷,以甄别士庶。至是向百年,而诸姓至有兴替,冲乃上表,请改修氏族。中宗命冲等八人,依据《氏族志》,重加修撰。卷一八九下《柳冲传》
(1)指出史料反映了唐初怎样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历史总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结合材料中的史料说明上述观点。
7 . 中国疆域如此辽阔,区域差异如此鲜明,但又同属于一个舞台平面,上演出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话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来讲,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要比不发达的地区行政区划要细要多。下表为秦代到北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具体如下:

时间北方行政区南方行政区
秦代29个郡15个郡
西晋12个州9个州
唐代5个道5个道
北宋10路14路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一五时期经济布局的这种内向的趋势,还注意照顾沿海地区的发展,使沿海地区的经济也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基本上属于一种区域(或地区)平衡发展战略的范畴。从投资比例看一五期间,沿海地区包括工业在内的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1.8%,内地占47.8%。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单位,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占32%。19521957年,内地地区工业平均每年增长20.2%,沿海地区工业为17%。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一五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过去中国不能生产的高级合全钢、无缝钢管、喷气式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警戒雷达、汽车、大容量成套火力和水力发电设备、大容积高炉设备以及新型机床等,现在都能生产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

——摘编自洪向华、石建国 《 一五计划:步履铿锵》


(1)从区域发展的视角看,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经济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一五”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资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海洋政策的演变。

时间政府政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1405 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五年(1407 年)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1661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古代海洋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国内效应”。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
2024-01-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中国古代有关质量管理的内容。

史料记载出处
先秦时期出现“物勒工名”制度,即在制作的物品上要镌刻工匠的姓名,以便日后发现问题时追究责任。《礼记·月令》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甬(桶)不正,二升以上”“斗不正,半升以上”“斤不正,三朱(铢)以上”,均要罚款,“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秦律》云梦睡虎地秦简
“诸校斛斗秤度不平,杖七十……有行溢、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官吏如果是违法知情者,则与违法者同罪;不知情者,罪轻二等。《唐律疏议》
“民敢违诏复织,募告者,三分赏其一”,军器监派人到各地都作院指导、监督各项标准的执行,并将执行标准和产品质量作为都作院官员考核的依据。《宋刑统》
凡造器用之物不牢固、(不)真实,及绢布之属纰薄、短狭而卖者,各笞五十,其物入官。《明律》
本店……须凡事究心,益求其善,以为子孙世守之业。倘有不肖……劣者则为下流苟且之事,丧心败德,永无昌炽之期。清代徽陈士策

——摘编自李良平《古代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措施的启示》

材料二   秦汉时期,无论是对官营手工业还是民间产品生产,其“度”“量”“衡”等计量规范,以及法式、形制等质量标准都由官方直接控制。唐宋时期,政府除了对京畿地区和宫廷奢侈品、兵器等特殊产品采取较为严格的事前质量规范外,对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行滥”现象,则更多采用“诸色人”等社会主体主动“募告”以进行事后惩戒的方式进行监管。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产品的质量监管从生产流程的直接控制转向对采购环节的事中、事后管理……政府对商品流通环节和市场交易环节的质量监管更大程度地依赖牙侩、行会、公所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个人进行,契约习俗取代法令条格成为商品质量监管的主流规范。

——摘编自程虹、陈昕洲《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质量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政府质量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吴慧《从商税看北宋的商品经济》等

材料二   下表为宋真宗天禧年间代表性年份的财政收支状况

天禧五年(1021年)财政收支表
品类收入支出单位单价(文/X)
29812974万贯770
粮(五谷)29833458万石400
l1514268万匹1000
306130万匹200
30003458万束20
丝棉23162013万两75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单位盈余
汇总640810633万贯4225

——据李伟国《宋代财政和文献考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真宗天禧年间政府财政税收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真宗天禧年间政府财政税收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3-11-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含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