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税务所细节图

《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在城门内侧布置了一间税务所,向过往商人征收商税。
据此,有的学者认为,这一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有的学者则认为:“张择端其实是用画笔说明宋代东京城的开放性与宋政府对于商品税的重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城的变迁

材料一自西周以来,许多王朝在西安建都。为了都城的营建及其他相关土木工程活动,关中及其周边山地的原始森林遭到大量砍伐。隋朝建都时,生态破坏导致农田面积缩小,粮食单位产量和总产量下降,农业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衰退,关中“天府之国”的优势丧失。随着都城人口的增长,关中农业发展不足的问题凸显,长安难以依靠关中达到自给自足。隋唐时期的漕运和交通开发就成为极为迫切的问题。

——摘编自霍斌《史说长安·隋唐卷》

材料二唐朝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来回游移。这种政治文化中心的游移不定,直至晚唐节度使朱温灭掉唐朝,彻底迁都洛阳并开启五代而结束。此后,洛阳开始成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唐朝后的五代政权,有三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也曾定都洛阳,两个政权(后汉、后周)定都汴京(开封),开封又一次进入历史视线,后来的北宋就定都汴京(开封),而南宋政权又把都城移至临安(杭州)。

——摘编自王宁宁等《从隋唐大运河看古代政治文化中心东移与乐舞形态格局嬗变》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隋至南宋时期都城变迁趋势的认识。
2023-04-12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齐鲁名校大联考2023届高三第三次联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中国”与“大中国”

材料一   虽然中原王朝在西周时期已形成“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的大一统政治观,但在地理意义上,“四海”仍是狭小的空间概念。由于缺少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地区的经略,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绥服”“安边”或修筑长城抵御异族入侵。……与之相反,北方游牧民族或狩猎民族由于经济的单一性,迫切需要与中原建立稳定的经济交往关系。但是,在正常交换无法得到满足时,战争掠夺便成为一种非常手段,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

——摘编自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具有“南朝”“北朝”是一家、“南朝”“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意识…作为分立对峙政权,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自己的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

材料三   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有个提法值得参考∶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摘编自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角度多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三大发明之间的联系,并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