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江通过其干流和众多支流将东西南北的资源、文化融通在一起,同时吸收外来文明元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摘编自蓝勇《水润华夏大长江》


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2024-02-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前人们常说:宋朝的历史太窝囊。然而,却有两句打油诗:人云宋史本病史,我谓宋史亦壮篇。其实,两宋历史有其很不窝囊、很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一面。第一,宋代横比当时世界各国,均在其之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宋代纵比前代,亦超越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座新高峰。以上两点可以称为对两宋历史地位的两个基本估计。一言以蔽之,宋朝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的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次经济腾飞,一次文化高涨,足以同汉、唐前后辉映,相互争妍丽。

——摘编自张邦炸《瞻前顾后看宋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的认识。(要求: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简介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予以深化与发展,提出“存其心、养其性”的修养方法和培养浩然之气的高尚人格追求,深化了孔子的道德修养意识,强化了“仁学”作为“为己”之学,“成人”之学的价值。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依理想的道德追求编制理想社会,以理想社会为参照批判丑陋的现实政治,乃是“为天地立心”
董仲舒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其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有“为万世开太平”之功
朱熹朱熹继承和融合了北宋以来的儒、释、道家思想,将其发展创新,构建了融自然、社会、伦理于一体的思想体系。他一生致力于宣扬理学,回答了当时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了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成为权威和思想主流,体现了其“为往圣继绝学”的强烈责任感
徐光启明朝中期以后,政治上宦官擅权,大权旁落,战火重燃,造成了粮食大量减产,赋税徭役加重。再加上农民土地不断被侵占,徐光启的荒政思想产生了。他主张藏富于民,反对统治者对农民的过分掠夺。他对于蝗灾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蝗灾的特性、蝗虫的生活习性等,提出了一整套对付蝗灾的方法。这体现了他“为生民立命”的人文情怀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根据材料,选取三个人物,谈谈你对张载主张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7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1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合测训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材料是古代某学者对唐宋变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看法。(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宋元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史学家陈邦瞻认为中国历史出现了三次历史大转变。从远古至战国时代是第一次大转变,由汉代至唐代是第二次大转变,从唐代至宋三次大转变。三次大转变开启了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新路向,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变迁、风尚习俗等内容进行新旧交替,成为中国历史巨大的改革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唐宋变革观的研究和审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请选择-次历史大转变,谈谈你对这次大转变的认识。(要求:史实明确,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7 .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无法否认的,是导致以上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宋朝的商业虽说从当时世界的标准看来数量庞大,可是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但丁抛弃了衰落贵族身份而参加了富豪政治圈;从米开朗琪罗至伦勃朗,他们的赞助人或为教皇或为大绅商。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然则中国缺乏商业革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乃是因为地理环境与技术因素,而不由于意识形态。

——节选自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却没有实现突破的认识。
2019-09-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3年高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