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材料三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17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1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17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

18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18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广泛种植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朝中期在徭役征收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朝实行“以茶治边”以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除实行互市外朝廷对北方蒙古族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叶的引进使英国形成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和英国茶文化的表现。
2023-12-16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公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旧吏汪元量在其诗中写到了杭州城刚刚易主时的情况,“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通行满市鏖。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师依旧使铜钱。”这段诗句可以用来佐证(     
A.政治腐败压制社会发展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的趋近
C.国家一统利于资本聚集D.南方经济受时局影响有限
2023-12-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元朝改造了大运河,并开展规模浩大的漕运与海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B.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C.政府增加收入的需求D.运河沿岸城市的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朱熹的《小学》称人生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弟子陈淳在《训蒙雅言》中明确告诫儿童要“事亲如天,事天如亲,全而归之,不辱其身。父子主恩,君臣主敬,夫妇有别,男女以正。”由此得出(     
A.朱熹强调知行合一B.理学关注社会教化
C.陈淳专注家庭教育D.理学体系日臻完善
2023-11-19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话本小说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以文言文为文学语言的统治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将民间的语言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此外,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不再以非凡人物为主,而是以平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创作者以考虑市场的反应来确定其内容与形式,并不承担“文以载道”的重任,只要是市民阶层津津乐道的话题都可成为其叙述的对象。

——任莹《宋元话本小说的文体形态与繁荣经济下的市民文化》

材料二   进入“康乾盛世”后,由于社会趋于稳定,商品经济发达,在小说创作上,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顶峰。这一时期是小说的全盛期,面向社会现实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他们对社会都有透彻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伪作了无情的揭露。

——王立主编《中国文化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话本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两项“中国古典小说达到顶峰”时期的作品,并简要说明宋元至明清文学作品的演变趋势。
6 . 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
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2023-10-21更新 | 548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农书
B.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C.唐初,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8 . 据《马可●波罗行纪》载:某府位于东南和东方之间的方向,靠近被黄河夺占的淮河下游故道,是蛮子国(元朝蒙古统治者对被征服汉族地区的称呼)的门户。其过境的船舶舟楫,川流不息。这里盐产量极其丰富......通过大运河将货物运销各地。该府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023-09-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思想家观点
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2023-08-28更新 | 3403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曾说,“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者不能坚勇。”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亦说道:“志不足以有为,此学者之大病”由此可知,他们意在(     
A.强调用良知支配自身行为B.批判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
C.规范言行以提升自我修养D.强调了立志进取的重要性
2023-07-28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