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朝韩显符因成功研制铜浑仪、候仪,太宗赐“杂彩五十匹”;武仲轩因注释考证了通行的算经而受到徽宗奖励;唐福因献上新研发的火箭等多种武器,获缗钱奖励。这类奖励(     
A.实证了当时天文学的领先地位B.体现了宋朝政府更重视数学研究
C.折射出宋王朝国防形势的严峻D.助推了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出现
2024-02-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重要方法之一、表中诗人诗句反映了唐宋时期民族关系(     
时期诗句出处
①“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②“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③“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④“歌酒长春不夜,金翠照罗绮,笑语盈盈。陆海人山辐,万国欢声。”曹组《声声慢》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3 . 南宋时期,嘉兴魏塘镇的佃农带着大米到农村集市上交易香烛、油盐、椒姜等,当地米店则将买来的大米运到临安府等地出售,并购买货物返回农村集市卖出。这反映了当时(     
A.纸币使用的普及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城市生活的丰富D.基层市场的发展
2024-01-3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以来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宋廷迁至临安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土地资源紧张。浙江民众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加之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势下,官民将发展空间投向了沿海滩涂。但受限于对沿海滩涂资源的认知程度与时人开发沿海滩涂技术水平,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活动主要从滩涂围垦、海盐生产、海物采捕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航海贸易诸项活动。在浙江的引领下,中国形成了依托陆地、走向海洋的新格局。

——摘编自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随着海洋科学技术、渔业捕捞方法等的发展,使得海洋渔业捕捞突破航行瓶颈,驶向远海。在高压海禁政策下,涂滩养殖业蓬勃发展,制盐工艺与产量不断提高。明清中国已形成了以沿海渔产区为中心扩张全国、延伸海外的海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然而明清政府极力控制民间贸易的规模和实力,同时还禁止商民出洋长期谋生或久居国外谋求发展,使中国社会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遇。

——摘编自胡可杰《耕海牧渔:明清时期福建沿海居民渔业活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与宋朝海洋资源开发的不同。
2024-0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如果以淮河、秦岭、白龙江作为划分南北方的界限,南方和北方所占人口的比例变化如表所示。

时间南方与北方人口比例
公元初3:7
10世纪末6:4
14世纪前期8:2
明清以来6:4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阶段的南北人口比例变化进行阐释。
2024-01-25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宋徽宗画作《芙蓉锦鸡图》。该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该画作体现了(     

A.写意绘画与社会鼎盛的互动B.社会风俗与笔墨情趣的融合
C.艺术审美与教化功能的结合D.理学思潮与现实主义的杂糅
2024-01-23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春秋战国至清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图中变化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对中华文化发展没有贡献
B.宋朝以后文化发展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C.明朝南方人才比北方人才更受统治者的青睐
D.清朝江浙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开始超越中原

10 .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的统计表,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陕西

河南

山西

浙江

江西

湖北

福建

31

11

32

44

20

4

29

北宋

12

7

25

86

18

4

45

金及同时期南宋

4

2

14

185

36

25

63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水利工程的发展
2024-01-16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