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发展到高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725年),“东都斗米十五钱,青(州)、齐(州)五钱,栗三钱”。此后直到天宝末年,物价长期稳定。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户数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人口统计数的最高值。经过劳动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据估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约在800万顷至850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

——摘编自陈秀平、欧阳庆芳《隋唐时期农业立法及农业发展状况浅析》

材料二 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土地的开垦,宋太祖到宋真宗之间约40年的时间里,新垦土地增长了1倍,达到了约3498万公顷。“土狭人稠,田无不耕”“虽晓确之地,耕耨殆尽”。宋代法律对土地的保护日趋完善规定:“满五年,田主无自陈者,给佃者为永业。”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土地权属的确定,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北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颁行了《农田水利法》,鼓励百姓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修复了一些汉唐以来所废弃的陂塘、堤堰、沟渔,农田产量大大提高,农业经济一度繁盛。宋代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具的改进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和人口的增长。

——摘编自杨楚昕《宋代农业经济繁荣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唐宋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三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这些方面的新发展。
3 . 元末,从事棉纺织业的民户已达1000多家,元代以后,棉纺织业日渐成为普遍的家庭副业和当时产量最多、销路最广阔的手工业。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棉花在大江南北开始种植B.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技术和工具的革新D.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增多
4 . 北宋时,私营作坊使用雇佣工匠,雇值多少因不同时期、不同部门而异;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佣来的雇匠,即使是列入匠籍的工匠,也可从政府领取一定的“雇值”。这从本质上说明北宋时期(   )
A.工匠制度仍然存在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C.经济政策不断调整D.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显示了北宋时期关中各州府客户占当地总户数的比值及全国的平均值(%),据表可知;当时关中地区

注:北宋的客户即佃农。
A.自耕农经济受到明显削弱B.土地兼并现象有所缓和
C.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D.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6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2019-06-08更新 | 6849次组卷 | 75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019-01-30更新 | 9039次组卷 | 166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