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舶司(使)是唐、宋、元、明时期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唐代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对蕃商优礼相待,“常加存问”,对输入的蕃货“不得重加率税”,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元代仍沿用唐宋旧制,但管理制度更为周密,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征收关税、市舶刑罚以及从事官营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制度。明朝初期,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对海外诸国朝贡的货物不予征税。随“贡品”带来的贸易货物实行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度,这对财政产生了不利影响。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实行抽分制;到隆庆时期,已默允私人下海贸易,海外贸易兴旺。

——摘编自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在各口岸设立贸易管理官员。但因海关官员经常勾结外商贪污受贿及对近代外贸知识和税务知识的缺乏,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上海海关关税一度出现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主张建立新海关制度,由“警醒”的“外国分子和中国官员联合起来”共同管理海关。1854年,英、美、法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海关组织协定》,由三国领事馆各出一名人员联合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事务,大清帝国的关税管理权从此逐步落入外人之手。

——摘编自蒋清宏《中国近代海关行政制度研究(18541869)》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海关长期由来自英、美等国的外国人担任高级行政长官,称为外籍税务司制度。194910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统一掌管全国一切海关事宜,结束了洋人控制海关的历史。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海关实行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统制政策,强调“进严出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1956年,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

——摘编自娄万锁《中国海关治理七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舶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建立新海关制度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3-02-15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夜市起源于汉代,兴于唐代。唐代韦述的《西都杂记》中记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当时统治者为了维护治安,从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一年之中除上元三日市场可通宵达旦,其余时间都要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在实行宵禁制度时,夜间的活动多为上层贵族、官僚阶级和部分文人在豪邸中进行的宴饮活动,市民阶级的活动较少,到晚唐五代时期,宵禁制度有所松弛,由原本的里坊制度转变为坊市制度,出现专门的草市、夜市,丰富了下层民众的娱乐生活。

——摘编自孙黎《我国夜市发展综述》

材料二   宋代夜市日臻成熟,宋朝定期、定点集市夜市、节日夜市遍布全国城乡。北宋首都开封,南宋行在临安(杭州)都是具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南宋临安的夜市与东京开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主要街区都有夜市,店铺林立。朱雀门外尤以“州桥夜市”与“马行街夜市”两处较大,东大街也是“街心市井,至夜尤盛”,即便是禁地皇宫,周围也有酒楼、店铺。时半夜酒楼作乐喧嚣声甚至传入皇宫内。商品交易、娱乐、服务性场所或机构有很多,其中在夜间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酒楼、茶肆、邸店(客店)、塌坊(仓库)、瓦舍(瓦子)。经营项目多是餐饮、住宿、百货等。

——摘编自李华瑞《古代夜市,为何宋朝最兴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夜市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夜市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除皇室、大地主和大商人等社会上层的奢侈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外,普通中小地主和商人等社会中间阶层也广泛参与到奢侈消费之中。与前代奢侈消费品多由宫廷或庄园内部自己生产的状况相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崩溃,城市里所有的通衢小巷都成了市场,而且夜市不禁,就连汴梁城庄严肃穆的御街,也变得熙熙攘攘,喧闹嘈杂。北宋都城汴梁的饮食市场以整洁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奢侈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奢侈消费风靡宋代,使当时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和精神危机,统治者也为此深感忧虑,曾采取过措施进行制止。但是禁令是无济于事的,只要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追求享受和奢侈的风气就不会停止。

——摘编自柴勇《从宋代奢侈消费新特征看中国古代消费制度的转变》

材料二   英国从14世纪开始多次制定禁奢法,通过禁奢法来规范服装和食物的消费,保持社会等级秩序。但是,近代早期随着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开发,来自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品的种类。到17世纪,奢侈消费向全社会扩散,特别是诸多奢侈商品实现了大众化,推动了大众消费的形成。服装的国际化潮流也已出现,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人就抱怨说,仆人的外套由精致呢绒做成,长筒袜由佛兰德斯染料染色。威廉·哈里森在《英格兰概览》中怀念那个英国人在海外以其呢绒闻名、在国内自我满足于穿简单羊绒的时代,但他也承认这样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李新宽《试论近代早期英国奢侈消费的下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奢侈消费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与近代英国奢侈消费发展的共同点及产生的共同影响。
2023-07-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交子务、会子务可分别称为北宋和南宋的“银行”。交子务是北宋掌管纸币印刷、发行事务的机关,会子务(会子库)则掌管南宋纸币的印刷、发行。两宋其他金融机构还有:太祖开宝三年,京师设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榷货务最早设立于太祖乾德二年,在京师和地方均有设立。榷货务承担专卖、现金汇兑等。神宗熙宁五年,在东京设都市易司,后在一些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凡货之可市及滞于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

——摘编自邓高峰《两宋金融机构》

材料二 明中叶后,钱铺、钱庄、账局等专业-信用机构逐步产生,包括汇兑在内的业务经营渐趋多样。至清代,钱庄、商店是经营汇兑业务的主要机构,其以钱票(相当于银行本票)、会票(相当于商业汇票)为主要汇兑工具,已展现出一定的组织性及专业性。会票这一现代支付工具--票据的雏形,于清初即已在京师、苏杭、徽州、山西等大市场与商贾之间频繁流通。......票号创建道光初年,几乎全由山西人经营,后延展至其他区域。汇兑业务广设分号的机构建制。清道光30年,日升昌、日新中等著名票号已在20余个城市设立分号35处,至20世纪初期,全国票号经营网点已达百余处,包括设于香港、日本神户等网点,19世纪中叶,一些票号开办了信汇业务,并规定两地收兑银两的标准,同时将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相结合,办理期票贴现。1896年,中国第一家官商合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进入20世纪后,票号则由盛转衰。

——摘编自贺培《中国古代和近代金融变迁中的支付体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金融业发展的原因与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相比清朝金融业有哪些发展,并分析清朝票号在20世纪衰落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都城年代人口面积/平方千米
唐长安开元天宝年间(公元8世纪前半期)70余万人84.1(除去禁苑和大明宫)
北宋东京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150万人左右57.58

——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与唐代都城长安相比,北宋都城东京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都城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荣。宋王朝在中原王朝中第一次在法令上允许并鼓励本国民众经营海外贸易,东南沿海民众兴起经营海外贸易的风潮。宋朝同时还积极鼓励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实行多项激励海外商人贸易的举措。在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巨大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实现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向东南海路的转移。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自此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摘编自黄纯艳《“交相生养”——宋朝经济繁荣胜于前代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寇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海禁除政治考量外,还涉及“互市”“外贸”等硬性政策规定。从经济内生增长逻辑看,制度专断,市场受抑,民众非自由流动,是不利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同时政策缺乏弹性,利益就会缺失,商品经济也随之瓦解。因此,海禁政策从当时看,是贸易与政治的一体化,并且紧密联系。

——摘编自杨国《海禁政策究竟是怎么回事?——从全球化视角看明朝的海洋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023-11-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州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城市的建筑、布局等往往反映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唐朝长安城

简介:长安城东西两市为工商区,区内店铺林立,开市期间,交易繁忙,热闹非凡。长安是一座国际城市,居住着许多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长安有许多胡人开的酒肆,用胡姬做招待,载歌载舞,招待客人。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2

2:北宋东京城

简介:东京城,日市、夜市、早市相街不断。城内外市场繁盛,街道上,官宇旁,甚至在御街,酒肆、茶楼、食店、名类繁多的商业店铜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幡旗招展。城市居民构成中,贩夫贩妇之类的小市民占多,而且流动小贩也渗透到街头巷尾每一个角落。宋代城市出现了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说书等文艺表演日常可见。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提取两座城市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座都城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唐宋都城,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朝泉州古船(为远洋海船,采用了先进的水密隔舱技术)和“南海一号”(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不同,西沙群岛海域发现的“华光礁一号”沉船,则是发现于远洋航线上的商船。“华光礁一号”发现于西沙海域的华光礁礁盘内侧,年代属南宋时期,这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学界第一次在远海海域完成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华光礁一号”出水遗物近万件,有瓷器、铁器、铜镜、铜钱等,瓷器产地除江西景德镇以外,主要为福建窑口产品,包括德化窑、磁灶窑、闽清窑、南安窑、松溪窑等。

——摘编自姜波《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光礁一号”沉船考古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划时代的变化,与宋代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相一致,宋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俗文化的兴起。代表市民阶层文化的市民文艺,如以歌舞伎艺、表演伎艺、说唱伎艺为主要门类的百戏伎艺在宋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俗词、话本、戏曲、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其影响力远远超过雅文学。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开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文学创作的先河。社会各阶层都卷入了俗文学创作的潮流之中,从宫廷中的御用文人到一般文人士大夫,以至民间下层,纷纷涉足俗文学领域,借助俗文学的这种形式来表达个人的情感。

——摘编自郭学信《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

材料二

宋代俗文化的发展繁荣,首先与宋代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流动的加强,开启了宋代社会文化平民化的进程,促进了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的相互交融。北宋的社会比较稳定,在工商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都市逐渐变得繁荣昌盛.市民阶层扩大,与之相适应的一些勾栏瓦舍也开始出现,出现了大量的可供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摘编自赵彩彩《宋代文学的雅俗变化与原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俗文化兴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俗文化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