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市井交易堪称早矣”,不用再候市门启蜂拥而入,更不必忧市门落锁仓促收场。因为宋代不仅早市无禁,更兼夜市不绝,而且热闹程度非凡。有史料论及宋代夜市境况,“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猪胰、胡饼和菜饼……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十,夜深方归也”。

——据《东京梦华录·卷三·马行街铺席条》等整理

材料二   从1914年到1919年,民族资本共设新厂矿379家,新投入资本1430万远。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人队伍的壮大,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有二百万人左右。尽官民族工业在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期的繁荣,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比重仍然不大,重工业的发展尤为微弱。大战期间民族资本在全国产业资本中的比重虽有较大的增长,但在1920年仍不足30%,外国资本占70%以上。

——摘编自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与唐朝相比,宋朝“市井”的新特点,简析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1914年到1919年”发展的特征;简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此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分析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社会政治进程的主要影响
2023-06-21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与前代相比,宋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惩唐末、五代之弊,按照“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的思想立一代兵制,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官制之中,构筑了干强枝弱、君强臣卑的政治格局,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秩序,促进了官僚体系的发展,加强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摘编自盛险峰《“维制”与宋初政治格局》

材料二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剩余率的提高,煤铁革命的出现,手工业生产扩大以及运输工具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商品经济继战国秦汉之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高涨时期……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

——摘编自葛金芳《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

材料三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阶级结构的调整。门阀士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地主阶级。奴婢、部曲、佃客这些社会最广泛的下层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法律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摘编自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思想在地方管理中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
2023-11-03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东京梦华录》卷六至卷十依次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

——摘编自张莉曼《<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女性民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4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 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根源可以在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明显增长中找到。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当然也更不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了。一些大都市还形成了一条又一条的商业街,有的同行业集中经营,有的则是不同的众多行业错杂相邻。……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国家在那里设立镇这一行政单位,以进行管理,在镇的下面,还设立了市这一行政单位。镇市都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在宋代广泛出现,有的镇在人口、商业税收等方面,都超过了管辖它的州军的治所城市,它们不是政治中心,而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商业中心城市,所以有些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的城市革命。

商业的兴盛,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唐代的飞钱到宋代称为便钱,仍由官方经营,并发行一定面额的便钱券。在宋代真正具有纸币性质的货币是交子。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也是在一地交钱后到另地取钱。不久交子改由政府发行,并设立了机构管理,交子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宋代的汇兑业务比唐代有更大的发展,除了沿袭唐代使用飞钱(宋代称便钱)外,国家还发行一种钞引,可以持钞引到各地换取需要的货币或实物。为便于便钱、钞引、金属货币等之间的兑换,宋代出现了许多金银钞引铺,进行货币兑换、汇款等业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分析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欧商业革命相比,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2023-05-25更新 | 844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使出口商品的供给地移至东南地区,再加上造船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先进,海外贸易的规模显著扩大,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海上。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收入均来自于宋朝的五大市舶司。宋朝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外贸易体系,先后在广南东路的“①____”、两浙路的“杭州”和“②____”、福建路的“③____”以及京东东路的“密州”设立了市舶司,同时还修订颁布了中国最早的市舶司条例法规,中央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高雅婷、代谦:《河流上的繁荣:宋朝水路运输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宋朝的市舶司往往设置在主要的外贸港口城市,结合所学依次填写材料中3个空格。

材料二   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实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

——【元】脱脱等:《宋史》卷427《道学传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儒之学”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派,并概括其主要观点。
2023-10-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州县城市的空前繁荣和众多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各级州县城市中的高收入群体所消费的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包括各种奢侈品;城市的一般工商业者的消费一般以基本生活用品为主,对奢侈品的需求量不大。从江南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居民消费特点来看,政治型城市对奢侈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综合型和经济型城市对各种物品的需求都相当旺盛,港口型城市的消费品还包括相当数量的海外舶货。

——摘编自陈国灿《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

材料二   明清江南消费行为的两个极端:一头是处在贫困线上下,多数劳动者以及部分贫寒的士民消费严重不足;另一头是穷奢极欲,消费过限,造成了种种不正常、不合理、不道德的经济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病态。其中奢侈性高消费行为尤其突出,由于它是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手工业生产者奉行质量竞争,这无益于经济结构的突破。奢侈性消费又污染了社会主体力量的心理素质,在他们中间无法造就出一代社会变革者。更为严重的是,在政治一体化的传统社会结构中,政治力量强有力地统治着经济。所有奢侈性的高消费无不靠政治力量的支撑,更刺激了富有者攫取政治权力,从而巩固了传统的政治结构,使经济难以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因此,奢侈性的高消费,导致商品经济的虚假繁荣。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消费性质与消费效果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江南州县城市和市镇消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江南消费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市舶司(使)是唐、宋、元、明时期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办事机构。唐代采取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对蕃商优礼相待,“常加存问”,对输入的蕃货“不得重加率税”,十分注意政治影响。宋代市舶司基本沿袭唐制,但较唐代略为完善,其管理职能较近代海关更广。元代仍沿用唐宋旧制,但管理制度更为周密,制定并完善了包括市舶原则、征收关税、市舶刑罚以及从事官营海外贸易等一系列制度。明朝初期,朝廷把发展海外贸易限制在贡舶范围内,对海外诸国朝贡的货物不予征税。随“贡品”带来的贸易货物实行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度,这对财政产生了不利影响。明武宗正德年间,朝廷实行抽分制;到隆庆时期,已默允私人下海贸易,海外贸易兴旺。

——摘编自关镜石《市舶原则与关税制度》

材料二   五口通商后,清政府在各口岸设立贸易管理官员。但因海关官员经常勾结外商贪污受贿及对近代外贸知识和税务知识的缺乏,海关税收制度混乱不堪。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下,上海海关关税一度出现英、美、法三国领事“越俎代庖”自征自税的局面。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主张建立新海关制度,由“警醒”的“外国分子和中国官员联合起来”共同管理海关。1854年,英、美、法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海关组织协定》,由三国领事馆各出一名人员联合组成关税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海关事务,大清帝国的关税管理权从此逐步落入外人之手。

——摘编自蒋清宏《中国近代海关行政制度研究(18541869)》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海关长期由来自英、美等国的外国人担任高级行政长官,称为外籍税务司制度。1949102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统一掌管全国一切海关事宜,结束了洋人控制海关的历史。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海关实行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统制政策,强调“进严出宽”,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1956年,中国实现了贸易顺差。

——摘编自娄万锁《中国海关治理七十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市舶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建立新海关制度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3-02-15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平等交往的历史,对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洪武三年(1370)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商船出海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一度中断。郑和下西洋以后,海禁屡开屡禁。总的来看,明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越来越保守。不过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形成一些新的航路,如通过马尼拉至拉丁美洲的航线便是这个时期由西班牙开辟的。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外方面,明清政府的政策和同时期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2023-02-21更新 | 58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东南地区围湖造田的急剧发展是在两宋时期。据李光绍兴五年(1135年)奏疏所云,约在北宋庆历(10411048年)、嘉祐(10561063年)年间,民间开始有盗湖为田的现象。“政和(11111118年)以来,创为应奉,始废湖为田。”此后,东南地区不仅著名的太湖周围,江东、浙东等地的湖泊大多受到围垦……如此大量的湖泊消失或萎缩,造成了涝无蓄泄之所,旱无荫灌之水的局面,水旱灾害开始明显增多。

——张建民《对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围湖造田”的做法及其急剧发展带来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经济布局的变动,并分析此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2023-02-14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朝统治者把商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总体框架中,商业的规模、速度、水平超过辽代。金朝形成了金源内地(上京及附近地区)、燕云、中原三大经济区。中原地区和燕云地区的商业发展较快,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快速增加,催生了不少商业机会,百货陈积、万商云集是东京商业的真实写照。而金源内地的商业发展则明显滞后。金朝对外贸易对象以其周边政权为主,品种有限,基本都属于陆路贸易。辖区内的商业结构并不完善,布帛、粮食未能成为主导商品。市场空间分布严重失衡,上京路、北京路、咸平路等多数经济落后地区,对商品的需求有限。金代商业中一些成功的做法为元代所沿袭或借鉴。

——摘编自王德明《论金代商业经济的若干特征》

材料二   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后,商人们在相对稳定的政局下,依托便利的水路交通设施,将南粮北运以及盐铁等主要物资调往全国各地;同时又从异域调来稀有物品以满足皇室和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海外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商业税收也在国家财政税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经济的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大都、临安、太原等多个商业中心。运河沿线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商业城镇,其中有淮安、松江、太仓等。

——摘编自刘政《元代商业繁荣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朝商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