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2024-05-1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北宋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宋代开始出现生活题材的绘画。两宋之交的苏汉臣所做的《货郎图》,生动反映了当时乡村货郎贩卖货品的实际情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开封的繁荣,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人物服饰、生活用品及车、船、桥梁等社会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宋代“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北宋蔡襄指出:“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为:“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当时,即使是寡妇,若携带的奁产丰厚,娶之者仍旧趋之若鹜。

——摘编自张本顺《从宋代婚姻法中财婚制看宋代的近世化转型》


美国学者孙隆基认为,宋朝具备了近代社会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要素的表现,并加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门阀士族和部曲、奴客、贱民、番匠、奴婢等组成的旧的社会阶级结构,到宋朝终于转变为宣僚地主和佃客、乡村下户、差雇匠、和雇匠、人力、女使等断的社会阶级结构。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化。国家制定了严密的法规,保障私人对于土地的转移让渡的权利,使土地买卖和典当的法律更加规范化。地主阶级改变了对农民的剥削方式,普遍采用将土地租给农民而收取地租的办法.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租佃关系发展迅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初步发展,在纺织、缫丝、面粉、印刷等轻工业,以及以采煤为主的工矿业中,出现了不少新创办的商办企业。正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形成,商会的出现便是中国资产阶级初步形成的一个标志。工商业者逐渐成长为一股新兴的社会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由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殖民地性质,无论是外国资本企业、清政府经营近代工业或者民族资本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沿江各城市口岸,并且又集中在纺织、造船、铁路、矿山、加工等部门,因而中国工人阶级比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集中,即表现在地区上的集中和企业上的集中。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阶层出现变动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4 . 开元二十五年田令:“凡卖买(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若无文牒辄买卖,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而到了南宋时期“人户交易,当先凭牙家索取阄书(确定双方产权的析产书)砧基(记载土地的田形丘段、亩步四至的簿册),指出邱段围号,就问现佃人,有无界至交加,典卖重叠。”据此推断,宋朝(     
A.农民人身自由扩大B.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兴起
C.商品经济空前繁荣D.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2024-02-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时期,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门第观念日趋淡化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C.国家偿付岁币的需要D.文学艺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宋时期,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政府规定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宋代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政府经济职能加强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基层管理日趋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以下,社会日趋平等,贵族门第以次消灭。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一到宋代,社会真成平等,再没有贵族与大门第之存在了。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却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此后门第传统之遗存。故就宋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罗马共和国扩张过程中,跟随贵族征战的平民并未得到任何土地,加之连年战争加重了平民负担,引起了平民的愤怒,罗马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罗马平民以集体撤离的方式逼罗马贵族作出让步,于公元前5世纪制定了《十二铜表法》,量刑定罪有法可依,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对此指出:“这场平民的胜利,使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后完全融入国家中了。”

——摘编自黄文莲《罗马法的发展演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表现并分析宋代平民社会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平民胜利”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应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地契上要有卖方、中人的签章;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到官府验证、盖印。由此可知,宋代(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B.土地经营权日益商品化
C.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D.通过立法规范地权转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
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10 . 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