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明代乃以监察官员治天下”。如表所示为明代对科道官员选任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明代(     
时间内容
永乐年间明成祖曾谕,“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
正统初年颁布《宪纲》,始立新进初仕者不与科道之禁,认为“新进小生,遽受斯职,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以好恶为是非,甚至贪秽无籍”
成化年间著令:“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不得选任为科道监察官员)”
A.科道官员行政权力扩大B.官员监察制度成熟完备
C.科举取士标准趋于严格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按照西周至清代都城变迁绘制,根据图片示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明永乐十七年,大学士杨荣上疏斥责府、部、法司各部门弊政。皇帝示意杨荣,“天子近臣直接上奏,易使朝堂臣子间相互猜忌,不如让御史弹劾这些部门、”于是御史邓真疏入奏,被弹劾的各部门纷纷认罪。这反映了明初(       
A.中枢机构内外相维的体制B.皇权专制进一步得到强化
C.阁臣在朝局中的作用有限D.监察御史权力重而品级低
4 . 康熙帝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惟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周详制作,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下列可以体现明太祖“周详制作”的做法是(     
A.迁都北京B.增设内阁C.废除宰相D.宦官批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洪武七年(1374年),皇侄朱桓在定远知县任上贪赃枉法,监察御史郑士元等人到定远县查访后认为朱桓之罪当诛,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故朱元璋不想治朱桓死罪。而郑士元却据理力争,最终朱桓被处斩。这表明了(       
A.国家司法随意无序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明朝吏治腐败难治D.御史权势失去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成祖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由宦官组成的东厂,“专事缉访”,设掌印太监一人,掌班、领班人数不定,设贴刑二人,“掌刺缉刑狱之事”。该机构的建立表明(       
A.中央行政体系更加健全B.司法机构运作更趋完善
C.皇权专制程度显著提升D.皇帝借助宦官对抗外戚
7 . 明初,官方严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当时有谚云:“若要富,须往猫里务(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明初的这一状况(       
A.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边疆危机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内在需要
C.体现了富商社会地位的提升D.说明了传统抑商政策的松弛
2023-12-26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明代密疏制度要求奏章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批,无须内阁票拟,皇帝也无须与他人商议密疏内容,朝臣们可能都不知道何时有人上密疏,何人给皇帝上了密疏。皇帝除下诏鼓励阁臣密疏言事外,还对应进密疏而没有进密疏者予以批评。可见,明代密疏制度(     
A.能够减少决策失误B.受到阁臣意见的影响。
C.以强化君权为目的D.拥有特别的传递渠道:
9 . 永乐年间,有近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臣商队来到中国,进行数百次朝贡。甚至苏禄国的三位国王率领眷属、侍从共340多人组成庞大团队,前来明朝观光朝见。这些来访都受到了明成祖的热情接待。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加深了明朝财政负担B.范围涉及亚非拉等区域
C.开创了中国朝贡外交D.宣示了和平交往的意愿
2023-12-1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郑和船队拓展与东南亚各国的外交关系过程中,周边国家纷纷上表归附,遣使来朝,要求册封。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明朝(     
A.边疆地区的稳定B.对外关系的突破C.中外交往的频繁D.综合国力的强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