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统一多民族国家



(1)提取三幅形势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为了更好地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一朝代的形势图,请说明理由。
2022-12-11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的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都城,围绕“都城选址与国家治理”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1-26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长城的修筑开始于洪武元年(1368年),一直到宣德十年(1435年)完工,总计67年之久……修筑长城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被动防御,而不是主动进攻,这一消极的防御思想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体现。这种城墙高耸以及壁垒森严的思想体现在民族文化心理上,其基本特征就是崇尚和平、知足、保守以及中庸。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为捍卫京师,熊廷弼以及孙承宗等人在辽西布置,一个以山海关为根本的防御体系由此初步形成。天启五年(1625年),袁崇焕把防线向东拓展,并在这些地区进行城堡的修筑,并派重兵驻守,使得宁远也有所屏障,在这一时期,后金的军队不敢跨越辽河大肆进犯。

——摘编自李永文《明长城的修筑与被动防御》

材料二   面对“北虏”之患的加剧,长城的修筑体现了明朝试图通过长城来划分南北界限,明确“华夷”边界,保证其统治的合法性和延续性。长城实际上有两种作用:它不但防止外面的人进来,也阻止里面的人出去。中国的政治家们在阻止少数民族自长城之外的攻击时,也十分努力地阻止汉族及其权益向长城以外发展。“华夷之辨”的思想在最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明朝现实政治的需要,长城由此“应时而生”,明王朝选择修筑长城来维系“华夷之辨”的政治格局,并始终坚守这一界限。

——摘编自李大伟《“应时顺势”:明长城建造的内在驱动力与作用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朝修建长城的活动。
2022-11-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1457)的死因存在争议。长兄朱祁镇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

材料一   郕王薨,上命礼部议葬祭礼,礼部议如亲王例,辍朝二日,复辍朝一日,上从之,命谥曰戾。

——《明英宗实录》天顺元年二月条

材料二   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已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

——查继佐(明)《罪惟录》

材料三   查继佐(1601~1676)在明亡后以明遗民自居。其代表作《罪惟录》就规模和体例方面来说,不能与官修《明史》相比,但由于清初文字狱严重,《明史》对明末清初的史事多加粉饰,对南明诸王的史实也大多回避。所以《罪惟录》所载“遗文逸事足以补正《明史》者实多”。《罪惟录》每一志、类传前都有“总论”,简要概括本卷的中心内容,每一纪、志、传后还有“论曰”,表达作者对所记内容的看法。其史论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就明代的政治事件、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方面作了细致的分析。

——摘编自韦泽《论查继佐与<罪惟录>的史论特色》


(1)根据材料一、二,对比《明英宗实录》和《罪惟录》指出其记载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分析两者记载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判断《罪惟录》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罪惟录》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2-10-1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史料一 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华夷一家”、“并包兼育”。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啮臂盟,世服属无贰”。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隆庆和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二 清朝一改明代与各教派首领等距离联系的政策,选择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基本政策。……清初面对统一全国的诸多严峻形势,承认了蒙古固始汗与五世达赖联合治理西藏的事实。1721年春,清政府分析当时形势,反思“以蒙治藏”的政策后,改革西藏行政体制,采取噶伦(藏语音译,意为发布命令的官员)共同掌政的制度。噶伦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联合掌权。从此清朝中央政府不再在西藏册封蒙古汗王掌政。……随着噶伦制的推行,清政府逐渐认识到,设置诸多噶伦,易造成彼此间权力之争。……清政府于1751颁行《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首次正式规定了达赖喇嘛的世俗权力。……清政府又于1727年(雍正五年)派内阁大学士僧格、副都统马喇驻扎西藏,派驻藏大臣遂成定制。……乾隆时期又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将转世灵童的认定置于驻藏大臣的监督之下。……1718年至1720年间,清军兵分两路入藏,驱逐准噶尔。随后清政府留军两千驻防。1721年再由云南、四川各调500名兵丁入藏。

——摘编自曹利华《明清两朝之治藏政策及其历史必然性》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得以形成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特点。分析清朝前期治藏政策的影响。
2022-10-0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讲明至清中叶的政治-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下兵政之本系于五军,五军能修其政令,以表率天下,都司卫所使各理其职,则武备充实,足以壮中国、服四裔,天下国家用安靖。

——《明宣宗实录》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与俺答汗闹翻,归附明朝。宣州大总督王崇古建议采取安抚政策,优待把汉那吉,以此为契机改善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表示支持。俺答汗也有和明朝改善关系的愿望,于是双方议和,恢复贡市,边境的紧张情势才渐渐地缓和下去。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后期民族安抚政策的利与弊。
2022-05-05更新 | 2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明朝形势图

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修不修长城呢?康熙帝与大臣讨论边患问题时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挡,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固,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因此,康熙下旨,不仅他不修长城,后世之君也不得修长城。清代是中国古代基本上不修长城的一个朝代。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151卷


(1)观察材料一,说明历代长城有何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是否赞同康熙帝不修长城的观点?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依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成祖迁都做出合理解释。
(2)提取图2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后金)迁都的特点。
2022-02-23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长城是历代长城中体系最严密、留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系统。长城防御体系包括长城本体和沿线的军事聚落,军事聚落包括驻防合一的卫所、堡寨,驿传(烽传)运输系统中的驿站、烽燧、墩台。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完整构成要素结构。

明长城防御体系内在价值的评估,是对其文物价值的具体解释,是长城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也为其今后修复设计与展示利用的工作提供了研究和发展方向。对于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内在价值,也可以分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估。

——摘编自徐凌玉、张玉坤、李严《明长城防御体系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内在价值。
2021-04-01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以下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长城示意图



阅读以上材料,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有关长城布局和变迁的有效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01-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