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元朝

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3年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俗而治”主要是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政治上任用当地部落首领,经济上不改变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文化上顺应风俗习惯,边疆地区在与内地的交往中不断向先进的内地经济形态和文化学习并最终趋同一致的治理模式。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指地理上边疆地区在行政管理形式、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内地处在较为相近的发展水平上,形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在承认和尊重边疆地区的经济形态差异、民族风俗习惯差别的前提下的一体化。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此后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友好协商和各种调解工作,使许多积怨甚深的民族纠纷,陆续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中央访问团,分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访问,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带去大批急需的药品、医疗手术器械及生活用品。各级人民政府还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1952年底至1953年上半年,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的广大干部及人民群众中开展了一次民族政策大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1951年建立了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北、西南、中南设立分院;放手使用和大胆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普遍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和民族干部学校。1954年宪法将民族自治地方规范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到1956年,全国共建立27个自治州、43个自治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及影响。
2023-05-21更新 | 30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土归流源于明朝。清朝建国初曾对部分土司改置为流官。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苗民以弃暴归仁,奔诉永顺司,此时皆言为保靖宣慰司管辖。至四十二年,始皆输诚纳粮,设百户、寨长。雍正五年三月,湖北总督傅敏“会同黔省预筹擒捕不法花苗(土司)”。九月,清兵进入湘南,收吐司之权,对其家属作出安置,改土归流付诸行动。十一月,官兵抵达桑植境内,地方土(民)、苗(民)载道欢迎,土司缴印归诚,改土归流进展十分顺利。

——摘编自周妮《清代湖南“苗疆”改土归流时间与秩序考论》

材料二   土司制度作为民族地区的自治制度曾维护着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原生性和多元性,清政府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亦是一种国家形态结构,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

---据卜完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等整理

材料二   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解决边疆“内患”的重要史实并简析能够解决边疆“内患”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受地理、民族等诸种因素的限制,中央王朝的势力一度难以深入广西地区特别是广西西部地区。封建王朝通过权衡利弊之后,因时制宜地实行“土司制度”,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开始在广西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这其中,除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和封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等外因颇有关联外,广西壮族土官的残酷统治极大地激化了土官与土民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性”也为中央在广西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提供了“契机”。雍正皇帝曾说:“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封建统治者与时俱进,权时以行,果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最终实现对土属地区的直接统治,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极大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版图。

——摘编自蓝武、廖玉连《清代在广西尖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本土因素及其影响棵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意义。
7 . 1989~2018 年,是中国边疆研究的热潮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唐朝的羁縻制度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设立的羁縻州、县,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要忠于中原政府、不得吞并其他羁縻单位和内地州县,以及按照要求提供军队等,实际上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第二种是所谓的内属国,如疏勒、南诏、契丹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自己的领土范围,但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第三种是所谓的“敌国”和“绝域之国”,如吐蕃、回纥、日本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

——摘编自李振中《初唐夷夏观、藩属观、天下观与极盛疆域的形成关系论略》

材料二       下表1989~2018 年 30 年边疆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聚类主题词高频关键词
边疆重点地区新疆、清代新疆、新疆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云南省、云南边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拉萨、日光城、噶厦政府、达赖喇嘛、十三世达赖喇嘛、蒙古、内蒙古、蒙古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流域、黑龙江省、广西、海南岛、海南
边疆关注时段清朝(清代、清朝、乾隆、清政府、清代前期、清廷、明清时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朝)、明代(嘉靖、万历、明初、明廷、朱元璋)、唐朝(唐代、唐王朝、唐前期、隋唐时期)、元(元代、成吉思汗)、汉(秦汉、西汉、西汉王朝、汉武帝、两汉、东汉)
边疆治理边疆治理、边疆政策、治理、边疆教育、对策、边疆问题、改土归流、宗藩关系、治边思想、屯田(制)、经略、土司制度、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策、理藩院、羁縻州府、西藏地方政府、安西四镇、策略、黑龙江将军、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卫所、天下观

——改编自朱尖《中国边疆研究学术热点、特征与边疆内涵认知》

材料三在清朝的前 150 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 20 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唐王朝实施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边疆研究最突出关注的地区,说明关注该问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3)分析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清一统志》共三修,历康熙至道光五朝,展示了清朝从大乱走向大治达到鼎盛,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国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三藩战争结束后,每一地区均被载入一统志,以从观念上确认疆域统一,“奉命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敕礼部,增入通志之内。”雍正朝,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论证,雍正皇帝借曾静一案之机,提出“中外一家”,正面批判“华夷之辨”;嘉庆重修一统志,整个西北、北部地区完全纳入“大一统”疆域版图之中。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是对“大一统”理念划时代的突破,也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1820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图及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意义。
9 . 阅读有关明清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据材料指出清代边疆治理遇到的新问题及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明朝建立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还未建立。15世纪郑和的远洋探险,没有给世界留下中国有潜在性的、挑战性的印象。16世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繁荣使明王朝在周期性规律的支配下逐渐失去行政有效性。17世纪时,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并未使精英群体认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主要注意力。18世纪,清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一成就强化了统治者的安全感,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外部世界的忽略。经济的繁荣增强了这种心理倾向,与西方的局部接触也就此中断。19世纪中期,当中国与西方直接接触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已是历史的必然了。

——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

材料三   “东西大分流”是指,东方与西方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西方逐渐崛起(被称为“欧洲奇迹”),然后称霸世界,而东方却一蹶不振。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五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其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二条线索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等


(3)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奇迹”产生的原因。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西大分流”的观点。
2022-08-19更新 | 41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考试历史试题
10 . 冰嬉

材料一   冰嬉,亦称冰戏、冰技,是指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其中包含多个运动项目。冰嬉中包含的“跑冰戏”和“蹴鞠之戏”等项目,早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的后金宫廷就开始流行,后来成为清代宫廷冰上娱乐活动的泛称。

入主中原的清朝主政者,将北方民族传统冰上活动与流传两千多年的宫廷百戏相结合,创造了冰嬉盛典,并写入清代的典志体史书之中。从此开始,冰嬉成为清代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庆典活动,由传统冰上娱乐活动转变为王朝国家超越民族、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宫廷盛典。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代冰嬉盛典的形成因素。

材料二   乾隆十年(1745),冰嬉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国俗”。

“国俗”是认同清王朝“天下”的子民共同保持的风俗习惯,也是区分清王朝与异城外邦最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象征性的特征。

在康乾盛世末期的乾隆朝,国家危机逐渐凸显,冰嬉于是作为国家复振的文化资源,成为强化文化认同的国家庆典。乾隆朝将冰嬉盛典完美地融入清代礼乐制度,体现了王朝国家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并将具有“自我文化认同”价值的因素融入国家典礼的过程。王朝国家对生民共同心理素质的塑造,悄然成为清王朝凝聚人心的内在动力。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冰嬉作为“国俗”的意义。
2022-08-16更新 | 837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