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推动了周边各族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

——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把赋税制度作为统治西南土司地区的经济手段,同时也作为考量土官对中央王朝是否忠诚的标志之一。清代继承元明政策,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后,按土司领地大小、人口多少、出产情况,规定了差发贡赋。赋额参照明代而定,并有所增加,但遇天灾、战争或朝廷为表思宠均有赋税减免的情况。赋税征收过程中,根据西南土司地区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赋税征收时

间和税率,米粮与钱银交互使用。对征税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腐败行为也作了比较详细的防范规定。除缴纳赋税之外,西南土司地区还需向中央政府纳贡,贡是土官的自觉行为,无定额,可得到回赐。清代西南土司地区的赋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边疆地区发展,使中央王朝对西南土司地区的统治较前深化了一大步

——摘编自党会先《论清代贵州土司地区赋税制度推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西南土司地区赋税制度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充满了文化宽容气概,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超过了汉朝的盛况,与周边或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也跃上了新高度,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与接纳。唐文化特别是盛唐文化的繁荣昌盛,仰赖于一种各种积极的文化政策——“立足于我、夷为我用”,这是必须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底蕴的。……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中国历代所谓“边患”,皆起自东北、西北和北部的“三北”地区……历代继承秦制,皆以长城为屏障,固守“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因而限制了国家的真正统一。清朝摒弃历代的传统政策,主要是从圣祖(康熙)开始,废长城而不用,撤长城之防御,在“中外一家”思想的指导下,长城内外各民族形同一体,真正实现了国家“大一统”,开创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崭新局面。

——李治亭《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立足于我、夷为我用”的角度,概述唐太宗在这方面采取的政策或措施,并用一句话归纳这些政策措施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开创“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崭新局面”而在“三北”地区采取的具体举措。
2021-03-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1)仔细观察如图,在下表中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并将这两个王朝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所采取的①和议②和亲③互市贸易(榷场)④设置管理机构等措施的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图幅中原王朝的名称采取的措施(序号)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地理方位具体措施
东南地区1683年,派施琅收复台湾②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地区③康熙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地区④击败准噶尔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在新疆设立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地区⑥册封达赖和⑦派遣驻藏大臣

(2)清朝前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请将材料二中空格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威胁。
2021-02-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进一步巩固对广大西南地区的统治,雍正皇帝在改土归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针对土税繁多且杂乱的现象,雍正采取轻收、划一政策,按内地“摊丁入亩”征收。雍正还在西南地区丈量土地、鼓励开垦,针对大量无主荒地或生荒地,他发牛种,给银两,分房屋以鼓励垦种。开发水路交通也是其措施的重要内容,如清廷在苗区组织苗民修筑公路,所修公路北达四川、东入贵州。雍正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开设学校,批准各州县科举之名额。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充分地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最大利益。海峡两岸山水相连、骨肉同胞血脉相通,两岸统一后,台湾同胞可以与大陆人民共享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不仅在政治上可以共存,和平共处,而且在经济上合作往来,互惠互补。将台湾社会长治久安与中华大业统一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无一不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因此,以“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是最佳的选择。

——摘编自民革中央联络部《台湾前途与“一国两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边远地区管理政策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6 . 中国各民族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材料一



(1)观察上图,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2)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清朝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民族问题,并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3)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7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王朝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

——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二:下图为清朝疆域图(1820年)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空喊着民族主义,其理论也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套民族理论体系,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由于内战、抗日战争等原因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国民政府在某种程度地继承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但其阶级本性又在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理论发展等过程中最终背弃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最终连同自身走向灭亡,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开疆拓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严重缺陷的表现,并谈谈正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2-03-25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三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元朝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四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3)与北宋相比,指出材料三中元朝的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满族贵族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       建立起空前大一统帝国,并采取了颇具特色边疆管理措施。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不同统治体制,如东北三省为将军制下的州县、八旗并存制;内外蒙古为盟旗制;西藏以达赖和驻藏大臣协同管理噶厦政府制等。以封爵、给俸、年班、朝觐、联姻等方式对蒙古族上层笼络安抚。在西南边疆地区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对喇嘛教予以大力扶持,利用喇嘛教及其领袖的影响力对蒙古、西藏地区进行统治……对于巩固统治或保持疆土不利的宗教或教派,则予以取缔,严厉打击。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对边疆地区管理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对边疆地区管理措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乾隆四年(1739年)颇罗鼐被册封为郡王(俗称藏王)。1749年,乾隆派兵平定西藏地方叛乱,制定并颁布《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该章程确定建立噶厦,“今噶隆(噶伦)业已照例补放,自应遵照旧例,遇有应办事件,俱赴公所会办”。该章程提升了驻藏大臣的权力,首次确认了达赖喇嘛的政治权力,用清朝大臣奏折中的话来说,就是“俾达赖喇嘛得以主持,驻藏大臣有所操纵,并多立噶伦以分其势,庶权在上而不在下,自可期永远宁谧……”。.噶厦驻地在拉萨大昭寺,长官为四位噶伦,秉承驻藏大臣、达赖喇嘛旨意办事。经过充分调研和协商,清政府又于1793年制定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确立了以金瓶掣签选择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的转世灵童的制度,进一步提高了驻藏大臣在管理西藏地方行政、军事、外交和财政等各方面的地位,规范了西藏地方的各项法规和制度。

——摘编自张云《清朝西藏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帝治理西藏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乾隆帝治理西藏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