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疆域的奠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元朝由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经略台湾,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等边地军政事务;明朝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控抚东北;清朝收服郑氏后裔并在台湾设府,在雅克萨反击战中打败沙俄迫俄和谈,彻底击败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治理西藏,专设理藩院管理蒙藏民族事务。元明清这些举措的共同点是(     
A.加强了皇权专制B.强化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统一国家D.促进了民族交融
2024-01-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康熙帝在遏制沙俄入侵和划定边界过程中,于1686年开始修订《大清一统志》。乾隆末年,与毗邻西藏、新疆等地的国家划定清晰的线状边界,并以条约确认。嘉庆时,参校乾隆至嘉庆时舆地变更状况绘制成《皇舆全图》,标出了清朝疆界。这表明清代(     
A.具有一定的近代国家观念B.边疆管理与内地趋同
C.地图绘制受西方科技影响D.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
2024-01-30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封建王朝都城变迁

关于都城位置

关于定都北京

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

—《明史》

关于都城选址

都城选址在整个国家宏观视角下,既是地理选择,也是政治选择,而将所有选择原则归结为一点,就是保证长治久安。而长治久安的内涵不仅在于时间,政治上得以号令全国、文化上拥有根基、经济上保障供给、军事上实现自保,均在其中。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据图,指出汉至清朝主要都城位置变迁趋势。
(2)元明清三代均定都北京,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1-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朝理藩院原名“蒙古衙门”,最初只管理漠南蒙古诸部事务并负责处理对俄外交。康熙年间管理扩及漠西蒙古和西藏地区,乾隆年间又增加了对新疆回部及大小金川土司诸事的管理。这一变化(     
A.体现了统一国家的发展B.蕴含着因俗而治的思想
C.说明新疆开始归属中央D.目的是应对外来的侵略
2024-01-30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以台湾大甲西社为主的多地“番民”(注:原住民)发动叛乱,这是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番民”起义。事件初期,“番民”反对官吏苛政酷刑而泄愤报复,焚烧房屋、杀害胥役等,台湾官府持“无足轻重”态度,剿抚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奇仑等社“番民”则主动攻击城镇、伏击官兵等,还出现企图“称王”等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谋逆”性质。各路官员开始“重兵围剿”,以正国法。中央政府也由“依靠官员治理”到“中央介入整顿吏治”。官方举措的变化,一方面是当地文武官员治台观念与举措磨合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检验了中央设立巡台御史制度的治理成效。巡台御史作为中央官员,既可弥补百姓对于政府信任与想象的缺失,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蔓延,又利于加强中央对剿抚行动的管控。除此之外,亦有汉人助力官府剿抚。当官兵追贼时,遇义民千余人,执大清旗号,奋勇飞到,协助追剿,且“参将侯元勋连夜带兵并领义民回凤山县保固”。可见民众对于清廷的支持。

——摘编自齐笑婕《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应对“番乱”事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措施带来的影响。
2024-01-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清朝一机构在入关前业已建立,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这一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宣政院C.军机处D.理藩院
2024-01-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表所示为清朝前中期针对边疆民族或民族地区制定的专门法举例。清廷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形式法律文件
例和则例《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饮定理藩院则例》《钦定回疆则例》
章程《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布特哈打牲处章程》
《苗民禁婚令》《永除贵州古州等处苗赋令》
事宜《酌议藏中各事宜》《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禁约《禁约青海十二事》
A.因地制宜地开发边疆B.优待各民族上层分子
C.保证民族地区的稳定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4-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参用其土人”的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职务。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且“世官、世土、世民”。《明史·土司传》记载“迨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可见明政府沿袭并制定了授职、承袭、升迁、奖惩等法规,完善朝贡、纳赋之制,颁行征调土兵办法。明中期以后,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土司势力大大削弱。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土司制度的兴衰。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