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明清两朝中国人口增长了四倍多,但科举取士的数额并未相应增加。士人们逐渐抛却“君子谋道不谋食”的观念,同时兼营商业;而商人中也有许多学习儒术。这些现象
A.表明八股取士引起士人的不满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说明士商融合社会价值观倒退D.冲击传统观念促进思想解放
2 . 明清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该思想家是(     
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
3 . 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
(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经验。
4 . 李贽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由此可知,李贽()
A.开启了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B.鼓励人们追求合理欲望
C.反对理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D.主张把天理人欲相结合
2022-11-2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基础卷)
6 . 我国某位思想家提出:对于“成圣何以可能”的问题,应沿袭格物之学,出入佛老之学之后,回归儒学立场,最终在“龙场悟道”后确立起自己的心学立场。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     
A.“相生相胜,敬顺昊天”B.“尚同尚贤,以制天命”
C.“克服己欲,回归良知”D.“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7 . 在王守仁看来,一个观念正确与否,不能离开“行”而只在头脑中加以判定。同样,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把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实际地践行来加以确认。王守仁的上述思想(     
A.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B.首倡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中国历史上,“天下”兼具地理意义与文化意义。在秦大一统之后,“天下”的地理意义与“国”的地理意义逐渐重合,而“天下”的文化意义则得以保留,并获得新的发展。“天下”是每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是构成家的组织、国的组织的文化基础。在儒家看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个人都需要承担起自我的道德责任。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责任唤醒自我的德行,投身到私人关系中去建设家庭,投身到政治关系中去建设祖国。而在兵荒马乱、国破家亡之际,每个人仍旧需要坚守自我的德行。

——摘编自朱光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行历史阐释。(要求:阐释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毛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这一观点表面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2019-11-03更新 | 536次组卷 | 5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圣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这说明李贽(       
A.反对迷信权威,追求众生平等B.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
C.宣传启蒙思想,构建理想王国D.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