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毁誉参半,诋毁他的人指责王安石刚愎自用,其主张的新法措施有损儒家传统,而赞扬他的人称赞他的变革极具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进步。

时期评价者评语
北宋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刘擎“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南宋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变法导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明末清初颜元“荆公之所忧,皆司马、韩、范辈所不知忧者也。荆公之所见,皆周、程、张、邵辈所不及见者也。荆公之所欲为,皆当时隐见诸书生所不肯为、不敢为、不能为者也。”
清末民初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提取材料有关信息,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选取表格中的任一阶段对有关王安石的历史评价加以阐释。(要求:阐释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某一中国古代历史教学目录第四讲及第一条子目。

第四讲 清朝前中期的社会变动
君主专制的加强
建立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实行文字狱
二三四
根据所学知识,仿照第一条子目,为该讲补充三条子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边疆等角度思考,每条子目下需写3个史实。)
2024-02-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主张
黄宗羲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提倡个性自由B.倡导“兼爱”“非攻”
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4 . 下表所示为顾炎武、黄宗羲与晚明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盟友撰文择要的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作者
撰著类别

建都

治学

兵事

财政

君民

张溥

《两直论》

《建学论》

《任边将论》《兵论》

《赋役论》《征贷论》《钱楮论》

吴应英

《军事策》《原用兵》

《江南征钱粮议》

《原君》《原相》《原将》

陈子龙

-

《练兵求将》

《议财用》

——

顾炎武

-

《生员论》

《军制论》

《钱粮论》《钱法论》

——

黄宗羲

《建都》

《学校》《取士》

《兵制》

《财计》

《原君》《原臣》《置相》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一些明清思想家的主张

据表内容可知
A.明清思想家对儒学批判继承B.反映资产阶级政治要求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严重动摇D.政局动荡造就思想多元
2022-02-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与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别具特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其中有许多裨益于社会的精华,熠熠闪光。下表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境界举要。

主张

人物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天地

荀子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戴圣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许多精华,也有不少糟粕。不过,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只要它在历史上存在过,通行过,就说明它符合那个时代的需求,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以当今的伦理道德去苛求古人,但是我们可以站在现代的瞭望台上去观察、审视、评判古人的道德标准,目的是剔出糟粕,弘扬优秀传统,延续宝贵的中华民族精神。

——摘编自傅永聚、任怀国《中国传统文化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所蕴含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社会治理的指导意义。
7 . 史论结合是历史思维的基本要求。根据提示,下表应填入的正确陈述是

①美洲作物传入 ②都江堰开凿 ③陆王心学形成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8 . 下表列举了几则关于古代女子“缠足”现象的史料。
史料出处
南唐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宋代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宋史》《南村辍耕录》
明代(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缠足,自相配偶,不与良民通婚姻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清代女子足小有何佳处,而举世趋之若狂…悲夫袁枚《牍外余言》

关于古代女子“缠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缠足”现象随着理学之兴而出现B.“缠足”群体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
C.社会地位以“缠足”与否进行区分D.西学东渐推动“放足”思想的出现
2020-07-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民本思想。
B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C“二程”提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D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李贽认为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空谈仁义道德。

A.AB.BC.CD.D
10 .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如下表。

文献出处

文献内容

《尚书·周书·立政》

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诗·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

今人注释:“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摘编自张文国主编《古文观止辞典》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私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黄宗羲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王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背景。
2020-01-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