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思想家,在当时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全部学说,正是从维护专制王朝的大一统出发,但他的文化史意义,又绝不仅于此。董仲舒自觉地用儒家精神改造阴阳五行说,建构起天人一统的宇宙论系统图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随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大提高而产生的对于宇宙、社会、人生作出统一的规律性解释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撰,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三: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们,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
2023-07-31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延安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升华,他们或把民本思想从“民本——尊君”的体系中剥离出来,否定君主存在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异端”思想——无君论;或者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加以全面的改造或创新,如黄宗羲、唐甄等在抨击君主专制、强调万民地位中形成的“新民本”思想。在传统民本思想走向末路时,新民本思想顺势而生。

——摘编自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如何贯彻和落实民本主义,孙中山认为“此后国家经费,取给于民,必期合于理财学理,而尤在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是曰财政之统一”。他主张“慎重地开发中国广大的天然和其他资源。开发资源不仅仅是为了富有,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我国人民的满足和幸福”。为此,“国家管理资本,发达资本,所得的利益归人民大家所有”,国家的建设首先要考虑民生,要考虑“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

——摘编自廖大伟《孙中山的民本思想》

材料三   19822015年,中国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学从35.4%降到26.2%,初中从17.8%提高到38.3%,高中从6.6%提高到16.4%,大专及以上从0.6%提高到13.3%。2016年,城镇地区83.6%的户所在社区有卫生站,农村地区87.4%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截至2017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几个重要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约4亿、5亿、11亿、1.8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的成就堪称世界楷模,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14年的4.2%。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标志着中国的民生福祉增进进入均衡发展型阶段。

——摘编自武力主编《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新民本”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民本思想与明清“新民本”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生保障方面的特点。
2023-10-11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在先秦以“子学”形式存在,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汉代儒学在继承孔子、孟子等人思想的同时,转而以“经学”为主要存在形式。儒生将孔子整理的典籍封为经典,即“五经”。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汉代儒家经学成为朝廷认可的官方学术。《春秋》被用作审判罪犯的标准,《诗经》则被当做谏书以规劝执政者。孔子则被描述为天庭的圣人,为汉立法制宪,祭孔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对于程朱理学而言,在明朝时期的确盛极一时,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人们发现程朱理学也有一定的不足。而且王学在这个时候又开始崛起,造成了程朱理学的下坡路。王学的崛起造就了明朝理学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在这段时期,人们以学习王学为主流,即使在朝堂之上,也有很多的大臣在学习王学,王学对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较为卓越的贡献。一方面,王学曾经取代过程朱理学,有他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王学也曾经帮助明朝进一步发展,因此,很多人都非常崇尚王学。

——摘编自宋志明《论宋明理学的成因和变迁》

材料三   自春秋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戏曲领域。古典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儒家文化的伦理精神及由其形成的“重实际,黜玄想”的“史官文化”,导致了古典戏曲与历史紧密相连,使历史故事成为戏曲重要题材来源,其内容主要体现儒家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儒家文化所张扬的循礼守制、贵贱不逾而又以睦相守的程式化生活赋予戏曲以程式之美。程式化是戏曲走向成熟的标志,对程式的熟悉程度和驾驭能力是衡量戏曲艺术家的水平的重要尺度;儒家文化“中庸平和、道德至上、重名教纲常”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戏曲创作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儒家文化要求每个人都严守本分,按照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行动。因此,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戏曲的众多方面均有深刻影响。

——摘编自李世英主编《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思想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理学的发展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化的影响。
2023-01-0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思想呈现出新的气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绫绸)者,相沿成俗,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

——《吴江县志·风俗》

据严中平研究,1580-1590年间,中国商人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商品中,棉布仅次于生丝与绸缎,居于第二位。……中国棉布还远销西班牙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都用中国货而不用欧洲货。……嘉定县、宝山县出产的紫花布,尤其成为欧洲的畅销货。

——据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整理

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纺织领域中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
(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