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万历年间,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书弹劾李贽:“....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材料反映李贽(     
A.继承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B.提倡平等,违背主流价值观.
C.反对传统,蔑视权威和教条D.追求个性,倡导良知和童心
2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
3 .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材料表明(     
A.社会动荡推动儒家思想发展B.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C.经世致用成为士大夫阶层共识D.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已经丧失
4 . 王阳明主张:“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其意在(     
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提倡平等和叛逆精神D.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5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测试历史试题
6 . 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7 . 王阳明认为,圣人不是生知,不是先知,亦不是无所不知。圣人虽也有才力大小的不同,但论其为圣,是不分知识和才力的。圣人原与凡人一样,并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由此推知,王阳明意在强调(     
A.圣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B.儒学家应为底层民众服务
C.知识对于成长的必要性D.发现内心良知的重要价值
8 . 明代中叶,王阳明景仰朱熹等大师讲学于书院,认为书院可“匡翼夫学校之不逮”,并在龙岗书院、敷文书院等多所书院讲学二十余年,追随者甚多。该时期书院的兴盛(     
A.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B.有助于强化官方的思想控制
C.有利于儒家思想体系的调适D.巩固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
2023-05-03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朝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其代表作《焚书》中指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这便是其著名的“童心说”。李贽的“童心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有共通之处(     
A.孔子的“克己复礼”B.王阳明的“致良知”
C.二程的“格物致知”D.老子的“无为而治”
2023-04-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等6校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明朝李贽在文学创作上提出“童心说”,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把传奇、院本、杂剧、《西厢曲》《水浒传》列为“古今至文”。这一主张( )
A.开创中国古代儿童文学新局面B.推动市民阶层登上了政治局面
C.否定唐宋以来的古文复兴运动D.反映了社会结构发生深层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