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王阳明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他提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以达到圣贤境界;他还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2020-09-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3 .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荀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也。这表明王阳明的思想
A.强调孔孟思想是圣人的理论B.冲破了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
C.推动儒学体系发生根本变化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4 . 甲问:“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乙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他们探讨的是
A.心外无物B.知行合一C.万法唯识D.格物致知
5 . 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
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6 .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时人推荐黄宗羲,他斥道“侍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两年后,黄宗羲遣其子代为修史。1687年,黄宗羲写道:今圣主持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
A.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B.消除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C.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体现文化专制取得成效
7 . 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而黄宗羲却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我如果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而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这主要反映出黄宗羲
A.反对入世为官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C.强调民主思想D.倡导新型君臣关系
8 .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A.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B.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2020-04-20更新 | 888次组卷 | 43卷引用:人教版2019届高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练习
9 .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重视商业发展B.具有民本思想C.提倡轻徭薄赋D.批判君主专制
2020-03-01更新 | 286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0 . 李贽在《又与焦弱侯》中写道:“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种,所挟者重,所得者末。”这反映了李贽
A.对传统经济思想观念的反思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C.同情最低层民众生活的疾苦D.冲破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