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代表英国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璞鼎查,在英国国会上狂热地宣布:“所有英国兰开夏郡纱厂之出品,以供中国一省制袜之需,尤恐不足焉。”当外国商人兴高采烈地把各式各样的产品运进中国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滞销就是亏本。这一结果源于(     
A.晚清国人民族意识的充分觉醒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
C.清廷“天朝上国”观念深刻影响D.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布局
2024-03-25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这体现出(     
A.中体西用的变革策略B.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
C.封建政府的统治需求D.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
3 . 魏源在其《海国图志·筹海篇》中,不再认同把西洋器物一概视为“奇技淫巧”的通行说法,并举出“量天尺、千里镜、龙尾车、风、水钢、火轮机、火轮舟、自来火、自转碓、千斤秤之属”,断言,“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这突出反映了(     
A.工业革命对自然经济的冲击B.“中体西用”影响逐步深化
C.瞩目世界导致士人认知变化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
2024-03-01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海国沿革图》各图均有古今地名对照,排序上先世界后中国;《地球正背面图》和世界各大洲分国地图排序上,先是东西两个半球图,然后是各大洲图,最后是各分国。这说明魏源(     
A.意在“师夷长技”B.突破了传统世界观念
C.最早开眼看世界D.世界地理知识的丰富
5 . 始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它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这一历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完全融合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是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D.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
2024-02-0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即在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府城口,嗣后皆准英商亦可任意与无论何人买卖,船只随时往来。”这一规定(       
A.明确了列强领事裁判权B.扩大了对外通商的口岸
C.使鸦片贸易走向合法化D.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2024-02-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表为中国“各口岸输入洋纱的比重”(部分)。据此可知(     
年代华南八港%华中九港%华北二港%东北一港%
1867-1871
1877-1881
1884-1888
1889-1892
97.9
86.8
63.6
47.6
1.6
6.2
10.9
24.0
0.5
7.0
19.6
19.5

*
6.0
8.9
A.华南地区小农经济解体缓慢B.华中地区的近代化程度最高
C.列强扩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D.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向北方
8 . 1830-1833年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价值平均每年为561万两白银左右。到了19世纪60—80年代,英国平均每年进口的中国茶叶价值为3000万两白银,其中,1872年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万两白银。材料主要说明,此时中国对外出口(     
A.明显受中英关系影响B.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C.农产品处于出超地位D.茶叶物美价廉畅销
9 . 《南京条约》中有关英商洋布进口的税率比例应该是多少,是否依据市场供求变化及何时做出怎样调整,均没有明确的界定。这(     
A.拓展了英国在华活动的区域B.便利了西方对华的资本输出
C.侵夺了中国海关行政管理权D.违背了国际法平等互惠规则
10 . 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大小战船242艘,除去修理未竣、应届修期、被风击碎者外,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48.8%。又如,浙江定海水师镇共有战船77艘,遭风击碎、修理未竣者达30艘,在航率仅61.2%。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     
A.军备废弛难以抵御外侮B.官员海洋主权意识薄弱
C.沿海水军规模受到限制D.中央权力在逐渐地式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