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9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 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几个重要的阶段:从鸦片战争以前对西方的排斥到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到1898—1912年间的政治改造和革命、再到1917—1923年间的思想革命,最后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掌权。虽然历史很少以单向线条的形式发展,但总的发展模式和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却是可以在构建概念框架时充当有用的路标。与上述重大的政治变化同时进行的,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的根本转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期间“中国经济根本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简述“1898—191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
3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为主题,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阐述。
2023-04-06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领事裁判权B.关税协定权C.居住及租地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5 .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内外洋面海匪活动十分猖獗,官方采取多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基于疏防责任和被惩办的各种压力,福建和广东的一些文武官员开始与英军尝试合作。材料表明(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部分官员的海洋主权意识淡薄
C.清水师尝试国际化合作D.政府权力下移与地方势力崛起
2023-03-26更新 | 406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     
A.惊醒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2023-03-15更新 | 9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商界多次要求英国政府“负起责任”保护其在华利益。战后,英国政府认为,通过不平等条约“可以用英国极不足道的牺牲来保证眼前巨大的利益和未来更会增大的利益”“可以便利纺织品输入中国各重要省份”。由此可见,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 )
A.表明新的经营方式在中国出现B.瓦解了清朝朝贡贸易体系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适应了其商品输出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2023-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入使得户籍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1911年,晚清政府在参考东西各国之良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法规。……法规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剔除了传统户籍中资产登记项目。户籍开始成为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工具,而不再纯粹是国家管制人口的工具。

——摘编自姚秀兰《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根据材料,围绕“社会变迁与户籍制度”拟定一个论题,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史学家孟森在《清代史》中指出:“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从全球化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军事的落后B.中国科学落后
C.中国无世界知识D.满洲人才缺失
2023-02-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