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1860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一改以往总督每年可向朝廷举荐任命本省3名府县官员的传统,连续举荐从巡抚到布政史和按察使,直到更低层级官员。各省督抚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立各种名目的“局”“台”“所”,所设机构仅向督抚负责。这一现象(     
A.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B.推动汉人渐成晚清政治主角
C.扩大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D.导致官僚机构日益臃肿低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小说中女学生形象

小说内容
《侠义佳人》白慧琴国外留学回到家乡江阴后,“立意想扶助女界”“心中很想立个女学堂,开通开通风气”。尽管白慧琴遇到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各类教员短缺的问题,但是在众位朋友的帮助下,她的“启黄女学校”最终还是成立了。
《情天债》《情天债》中的苏华梦被称作“帝国第一女杰革命花”,她的革命任务就是去破坏西方列国合谋瓜分中国的计划。作为自立会的“女执法”,苏华梦在读书期间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了。苏华梦和她同伴通过与人交流、登台演说等方式,扩大了革命思想在各地的传播。
《女娲石》金瑶瑟是海城“女子改造会领袖”,后去美洲留学三年,她之所以回国,就是想以一己之力来拯救国家。当她看到“政府诸人”“日日吃花酒,玩相公,或是抱着姨太,国家事情丝毫不管”时,便想出了扮做歌伎去刺杀胡太后的计策。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原定的行刺计划。

——据王仁慧、高有鹏《成长与蜕变:论晚清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小说中女学生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以“变化·突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       
   
A.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B.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
C.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D.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因高丽朝贡使者往来频繁,告谕中书省限制其贡期及贡品数,“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礼……所贡方物止以所产之布十匹足矣”。同时亦将此意转谕安南、爪哇、真腊等国。进京朝贡的人员住在会同馆,“旧例各处夷人朝贡到馆,五日一次放出,余日不许擅自出入,惟朝鲜、琉球二国使臣则听其出外贸易,不在五日之数。”明政府还规定了各国入贡的贡道,要求朝贡船停泊在指定的港口,按规定的路线将贡品运送至京。

——摘编自李金明《试论明代外朝贡贸易的内容与实质》

材料二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渔民被台湾土著杀害,出兵台湾。清政府郑重指出:台湾、琉球“二岛俱我属土……裁决固在于我”。1883—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占领越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此,晚清封建宗藩体制彻底崩溃。

——摘编自林龙飞《晚清宗藩体制的解体》

材料三   1949年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各国政府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中国政府采用灵活的方针处理外交问题,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不经谈判即行建交的办法;对民族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先谈判后建交的原则,在对方明确表示不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再就建交具体问题进行磋商;对于美、英、法等国,则不急于采取行动与它们建交。新中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反映了新中国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特别是同邻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真诚愿望。

——摘编自于化民《“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外关系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家对外关系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83年初,法国驻华公使宝海向法国国内发去信号:“李鸿章可能已奉命前往广州担任对安南军事行动的最高指挥。他可能拥有15万大军。”茹费理内阁回电“1883年的中国与1859年的中国并无不同”,谁曾想在两年后,茹费理内阁却因此而倒台。这折射了(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洋务运动增强清朝的实力
C.中国西南的战略地位提升D.法国政府战略目标未达成
2023-08-28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洋务运动时期,具有商洽性特色的照会文种在外事交涉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条约文种数量较1861年之前大幅减少;多呈现合作性质的章程文种数量逐渐高过条约文种,成为这一时期缔约类文种的主导。这反映出晚清政府(     
A.对外交往的艰难抗争B.抛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维护与列强平等关系D.逐渐接受了国际惯例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继畲《瀛寰志略》所载地球图(局部)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见《瀛寰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也称:“当时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摘编自岳亮《 <瀛寰志略>:在中国发现世界》

材料三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事务。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轮船招商局设立于1872年。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纵有对他们的批评,也并不苛刻,可是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瀛寰志略》的创作背景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自强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无从达到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文馆招考范围扩大为:不分满汉,年在十五至二十五岁、文理业已通顺者;满汉之举贡生监,平日讲求天文、算学、西国语言文字者。于是“投考者颇不乏人”,甚至高达394人,是十年前同文馆首次招考的四倍,最后录取108名。这反映了(     
A.社会风气和思想眼界的逐步开放B.近代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C.洋务运动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D.新式学堂建立推动了满汉间的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76年,李鸿章在与日本驻华公使对话时对明治维新很是赞赏,独对日本改变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甚至指其可耻。这反映了当时(     
A.李鸿章反对仪俗的转变B.洋务派学习西方存在局限
C.日本追求全盘西化目标D.救亡图存已成为时代主题
2023-07-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轮船招商局在修订的《招商局条规》中对股票的买卖做了严格的规定:“凡有股份者,如欲将股份单转售别人,必须先赴本局告明,以便注册。惟只准售于华商。”此规定旨在(     
A.借鉴西方经营模式B.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C.保障企业的民族性D.抢占航运业市场份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