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设立之初,规划该局资本为100万两,先收50万两,分1000股,每股500两,并向社会公开招募。此外,该局还规定:购买股票者必须如实填写姓名和籍贯;股东出让股票时,也必须到招商局注册,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由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体现了开放性与民族性兼备的特征
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C.已突破传统“中体西用”的思想范畴
D.表明清政府已放弃抑商政策
2024-01-30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是一位同学创作的漫画,画中有两位清政府官员在用力“加固”摇摇欲坠的房屋,慈禧端坐在龙椅上。该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维新运动
3 .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     
A.促使中华民族出现新觉醒B.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推动了国人全面学习日本D.利于日本文化传入中国
4 .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对一场战争痛感道:“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翦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海军。”这一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4-01-29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19世纪40、50年代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 --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2年,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成立。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等新式学堂三十余所,派遣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著作。这些举措(     
A.培养了近代化实用技术人才B.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C.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羁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官僚李鸿章认为:要自强,就必须有新的生财之道,开辟新的财源;要开财源,莫如振兴商务。维新知识分子王韬和薛福成认为: “商富即国富”,要“恃商为国本”“工商之业不振,则中国终不可以富,不可以强”。这说明(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洋务官僚突破“中体西用”思想
C.先进士人思想观念转变D.维新变法运动已经拉开序幕
8 .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宏大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部分大事年表
1856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初
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900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01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诸多的改革措施更为广泛深入。
1906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立宪派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1911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爆发,最终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或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5

由该大事年表可知,民国初年的政治发展出现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年至1915年民主政治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根据材料,请你将大事年表中①②两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列举出大事年表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根据材料,指出1895—1915年资产阶级推动民主政治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2024-01-2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周而复始,缺乏内部动力来打破传统框架,直到19世纪中叶它遇到截然不同而且更为强大的西方文明的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引起“永久性变化”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从而走上现代化道路。美国另一汉学家柯文则提出从“中国中心”来理解中国近代历史,他并不否认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作用,但认为决定中国如何回应西方的因素并非外来,而是产生于中国社会的内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对于西方学界来说,想要真正理解中国,必须从中国的内部发展来看待问题,才能得到符合历史真实的认识。

——摘编自亢飞《费正清与柯文中国史观比较》


从材料中任选一种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92年,薛福成在《论中国在公法外之害》一文中力陈“中国海禁大开以来,强调中西之俗各异,不愿加入国际公法体系所带来的危害”。他认为中国要免受上述危害就必须“曷若以公法为依归”。这表明,薛福成(     
A.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B.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的外交
C.致力维护传统宗藩体制D.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024-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