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晚清湘籍官僚集团崛起有着显著的职场“雁阵效应”,湘军集团官至督抚者达27人,“各省共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这(     
A.说明了中央权力下移B.导致了洋务运动速败
C.摧毁了封建统治根基D.造就了军阀割据局面
2024-06-06更新 | 29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由于发生了侵略与战争,19-20世纪以中、日、朝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历史充满了创伤。

材料一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主要内容(部分)

时间条约部分原文
1876《江华岛条约》“日本国人民在朝鲜国指定各口,如其犯罪交涉朝鲜国人民,皆归日本官审断。”
1882《济物浦条约》“日本公使馆备兵员若干备警事。设置修缮兵营,朝鲜国任之。”
1910《日韩合并条约》“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让于日本国皇帝陛下。”

材料二   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第一款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1899年,中国和朝鲜签订了近代朝鲜历史上第一份对外平等条约《中韩通商条约》。

材料三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19世纪中后期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2024-06-04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争论。对该争论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主张
李鸿章、薛福成等“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为豆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李宗義、丁宝桢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东北”“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
左宗棠、郭嵩焘等“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A.诸方列强对华控制力存在强弱B.传统观点与近代外交思想并存
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D.边疆危机强化了清廷忧患意识
2024-05-31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97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6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如图)。其主张(     

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
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D.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2024-05-30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如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A.钢铁B.棉纱C.米D.棉布
2024-05-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倒计时3天-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惟交涉之事日繁,彼族恃强要挟,在在皆可生衅。自有洋务以来,叠次办结之案,无非委曲将就。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屡饬各疆臣严密筹防,调兵集船,购利器,筑炮台,一时并举,虽未即有把握,而虚声究已稍壮。该酋外怵公论,内慑兵威,乃渐帖耳就款,於国体民情尚无窒碍,未必非在事诸臣挽救之力……夫临事筹防,措手已多不及;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乌得谓防务可一日缓哉!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筹办海防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防建设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26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62至1864年,戈登带领英国工兵部队对上海、苏常以及杭嘉湖地区进行了大范围地图测绘。他们测量军事据点的地理形势,考察主要河流的通航情况,第一次用西法准确绘制出太湖平原的地图。戈登这一行为的直接意图是(     
A.传播西方先进的测绘技术B.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促进洋务运动的有效开展D.开拓中国江南商贸市场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图是指以海洋及沿海陆地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地图。宋元时期,中国海上活动频繁,航海图的制作与使用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航海图,大多详细记录了航线和港口信息。明清时期,除航海图外,还出现了海防图、沿海形势图等,如明代的《筹海图编》,不仅详细描绘了沿海地区的山川地形、岛屿分布、潮汐水流等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军事要塞、烽火台、港口炮台等信息;又如清朝嘉庆时期的军事海图《台州府太平县海洋全图》,不仅详细记录了台州府沿海的地理信息,精确标注了地形、水文等,还明确划分了内洋与外洋的界限,尤其强调炮台和信号站的位置。

——摘编自朱鉴秋《中国古代航海图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1869年,福州船政局的干吏黄维煊绘制的《皇朝沿海图说》被认为是译自英国人的绘图。1874年,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了《大清一统海道总图》,其中的克来格岛、挨金可尔特岛等地名均来自英文音译。清政府还派遣留学生赴英国专习测绘海图技术。1895年后,程鹏、陈寿彭、朱正元、童世亨等晚清士人,自发地从英版航海图中汲取新知,编译海防图。程鹏绘制的《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大旨据英国海部图”但“命意不同,注重陆岸形势”。此后,中国传统航海图和海防图二分的局面逐渐消融。

——摘编自何国璠韩昭庆《明清时期中国海图方位的演变》

(1)结合材料一,简析宋元到明清时期海图编制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对晚清时期编译海图增多的现象进行评析。
2024-05-15更新 | 34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65年,李鸿章奏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时指出“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填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1873年,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主张“广闾阎(指平民)之生计,节国家之度支”。这反映了他们(     
A.抵制外国资本入侵的目的B.关注军事和经济的联动
C.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D.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2024-05-15更新 | 439次组卷 | 4卷引用:(8大核心考点+97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6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

——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

——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摘编自施展《枢纽》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