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众多的耶稣会士纷至沓来,加上一批中国学者的译介,才使西方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形成了第一次西学东渐的高潮。这一西学东渐也是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明末,我国“外寇已深,内乱将起。兵不知如何打仗,国家财政万分困难,而学者则在高谈性理,出入禅道,其无补于世艰可知。利玛窦等人适时输入西学,讲究实用,确有起衰振弊之功,起死回生之效”。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这种影响下越来越注重经世致用的东西,西学派正式形成。

——摘编自曹蓉《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科学》

材料二   19世纪仇外恐外的人,在一种古老的基本原理中寻求安慰,即西方科学的各种要素一定是来源于古代中国。在为西方科学训练辩护时,有的人因此宣称西方科学的基础是从古代中国的数学借鉴来的。为了避开那些恐外仇外的人,搞现代化的人的手法是把西方的东西当作中国原先已有的东西偷偷带进中国。当康有为在古代中国的三世说中找到了现代西方的进步思想时,他使这一手法完善了。因此,在搞现代化的中国人的心目中,他们必须以他们能够在中国搜集的一切类似物去对照外国的文化。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派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维新派学习西学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清代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认识到,必须与赞同变法的官吏联合起来,在朝野上下形成变法的社会“风气”,“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康有为的推动下,1895年8月,翰林学士文廷式组织强学会以“达民情、育人才”,它标志着维新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出版《强学报》,两地的会员有50人左右。1896年1月,慈溪太后下令封闭强学会、但各地的维新运动并未停步不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超过300所。

——摘编自谢景芳、祁冰《文延式与强学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畅想了几十年后中国的面貌。学者贾立元将其视为中国科幻的起点。贾立元认为,科幻在中国的诞生是在甲午之后,中国落入“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进步的知识精英鼓呼学习西方的现代文明救国图强而形成。故他将科幻在中国的发轫定义为:以“现代”眼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非仅仅对技术发明的幻想。

——摘编自《专访贾立元:晚清科幻,一座纸面上的“未来博物馆”》


请根据贾立元的观点,多角度推测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中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基本面貌,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2个角度,史实准确,逻辑合理,史论结合)
2023-11-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根据光绪帝即将被废甚至被弑的判断,多次以“逆后”“淫后”“篡位幽主”来形容慈禧,指出“寻常幼帝之位,母后临朝,犹为六经所不取,况今日之实为篡逆乎”,并向英国、日本等国驻华公使发出照会求助。但此举在当时并没有赢得朝野过多同情,还有官员发出“诸人误上深矣”的感叹。后在日本政府逼迫下,康有为离开日本。英国之行后,康有为指出“盖废立之举,皆荣禄主之。故荣禄之罪,浮于西后”“西后误听其谗”。此后,康有为又推动海外华人以上书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祝寿为由,请求太后归政于光绪。

——据贾小叶《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以“康党”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等人宣传策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人调整宣传策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目睹欧洲一战的野蛮以及中国西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严复突破了器物、制度的局限,进入思想文化的深层领域,寻找西方富强的原因,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借助西方思想来探索中国现代化路径,最终形成以“文明社会”思想为核心的建设现代理想国家的蓝图。严复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文明为指针,广泛吸取中西方发展的有益成果,拒斥当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法主义,因为中国的发展“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严复呼吁中国应该全方位地给予民众自由。在社会自由方面,强调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和安全的范围内,个人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在公共领域,呼吁出版和言论自由;在政治维度,提倡争取政治参与的自由,设立京师议院和地方自治的方式培养公民能力,逐渐过渡到民主制。

——摘编自郑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探索:以严复现代化思想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文明社会”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文明社会”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的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柯兰特出现,意思是有多条新闻组成、共同描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出版物,这种印刷品在当时获得了成功。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现众多的党派报刊。面对迅速增长的小册子,1662年议会通过《出版许可法》严厉限制报刊的出版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

——摘编自张英明《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7801850)》

材料二:当传教士将西方媒介传入中国时,造成了对专治以及官报的挑战,马礼逊刚到中国时曾说,“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1833年后,报纸逐步“由外而内生根发芽”,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其中《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为中国新闻史上外报的发展提供了先例,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摘编自蒋好著《在场与追忆:中国近代报刊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人创办报纸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报刊与政治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旧的财政体系无以为继,各级政府间逐渐形成了新的财政分权格局。通商口岸征收的海关税成为中央政府正项钱粮之外的最大财政收入。在战争中临时征收的间接税(厘金)后来成为固定税种,并在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之间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分成。税额的增加,也引发了民间的抗税斗争,数量如图所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1912年全国范围内抗税活动次数

——摘编自郝煜、薛邦烁《分权的崩溃——清末财政摊派对附加税费和抗税民变的影响》


(1)根据材料,总结图中晚清(1860—1912年)抗税斗争爆发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2023-12-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百分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史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论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变法不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也引起了激烈的“党争”,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北宋黄庭坚云:“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近代梁启超评论王安石及其新法,则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的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了案。梁启超的观点,得到了多人认可,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毛泽东在给学长萧子升的信中提到:“(王安石)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摘编自韩峰《王安石的官场沉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传统史家、黄庭坚、毛泽东评价王安石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这样评价王安石的原因。
2023-12-22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