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梁启超认为中国重私德轻公德的传统对国家和国民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20世纪初,他在《论公德》一文中指出:“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公)德焉以成立者也。”梁启超对公德的倡扬和呼吁有利于(     
A.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B.传统道德思想向现代转换
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主科学精神的广泛传播
2024-04-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时务报》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黄遵宪广东嘉应1848湖南按察使、创始人举人
汪康年浙江钱塘1860《时务报》经理进士
梁启超广东新会1873主编康有为弟子,举人
章炳麟浙江余杭1869编辑(曾任主笔)杭州诂经精舍受业8
严复福建侯官1854撰稿人、资助者、俄文馆总办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汪大钧浙江钱塘1862撰稿人、曾任广东候补道副贡生,汪康年堂弟
韩文举广东番禺1864撰稿人康有为弟子,监生
谭嗣同湖南浏阳1865撰稿人拜欧阳中鹄等为师,同时自学西学

材料二   2《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陈独秀安徽怀宁1879《新青年》创始人、北大文科学长秀才、“求是学堂”、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李大钊河北乐亭1889撰稿、北大教授永平府中学、北洋法政学校、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胡适安徽绩溪1891撰稿、北大教授上海梅溪学堂、上海中国公学、留学美国
易白沙湖南长沙1886撰稿少通儒家五经,常年安徽任教,有革命经历
刘半农江苏江阴1891撰稿、北大教授常州府中学、有革命经历
钱玄同浙江吴兴1887撰稿、北大教授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吴虞四川成都1872撰稿、北大教授20岁之前习传统之学,留学日本、有革命主张
鲁迅浙江绍兴1881撰稿、北大兼职讲师矿务铁路学堂、留学日本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清华《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以〈时务报〉〈新民丛报〉与〈新青年〉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时务报》《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时务报》到《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变化所体现的时代变迁。
3 .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这说明(     
A.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B.维新思想因此得到一定传播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清政府的统治难以继续下去
2023-10-31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思考逐渐展开,继而形成一股社会性的文化反思思潮。文化反思在晚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严复的《原强》(1895年)和谭嗣同的《仁学》(1899年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1902年),新青年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主要标志。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文化反思浪潮(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与社会政治形势紧密相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95~1898年间,强学会、知耻学会、粤学会、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纷纷成立。这些民间团体的出现表明(     
A.中央权力的下移B.救亡路径的求新
C.革命力量的发展D.社会转型的完成
2024-01-02更新 | 147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戊戌变法是在现存体制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相对充足的条件下,运用这种传统权威合法性自上而下地进行的大规模体制创新的变革运动。这场变革(       
A.改变了传统政治结构B.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C.缓解了清廷统治危机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指出:“西方国家,将学习政治放在首位。横向的去学习公理和公法、纵向的去学习希腊罗马的古代历史,并将这些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当下的政治事务中,学成者可以担任政治事务,这是西方国家立国的重要前提。”其主要目的是(     
A.通过教育改革推动变法运动B.反思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
C.呼吁青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剖析西方教育的本质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5年强学会成立后,参会的有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精英,有袁世凯、聂士成等新军将领,甚至翁同龢、张之洞等身任军机大臣或地方督抚要职的高层官僚也成为会员和赞助人,一些以保守著称的人士也开始出现态度上的新变化。这表明(     
A.体制创新的有利因素增加B.维新派与封建官僚已达成妥协
C.救亡图存已成为各界共识D.社会各阶层共同推进制度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8年3月初,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他编纂的《日本变政记》,此书按时间先后叙述了1868—1890年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同时在列举日本变政事迹时,又用按语评考了其意义和可取之处。康有为进呈此书旨在(     
A.开拓普通民众的视野B.倡导清廷向日本学习
C.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D.促成维新变法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湖南按察使黄遵宪提出“取租税、讼狱、警察之权分之于四方百姓”,允许百姓“自治其身,自治其乡再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等主张。他还利用时务学堂、南学会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这些主张和实践意在(     

A.争取地方官员支持B.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C.减少维新变法阻力D.传播西方政治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