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史学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官建置甚早,据《周礼八礼记》等书所记,三代所置火官名称甚多,史官职责亦各有异。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均有自己的史官撰写各国国史。“君举必书”的优良传统在春秋时期逐渐形成。汉代除太史令外,还置女史记录皇帝起居。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呈现多途发展的趋势,而皇朝正史撰述最为兴盛。唐代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趋于完备。史馆以宰相为监修,修换本朝史和前朝史。设史馆官修前朝史书的制度从唐代一直延续至济。五代至济、史官、史馆制度多因唐制而有损益,并名称虽然因代而异,但职掌略同。

——摘纳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之连续性发展的特点及并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传统史学在近代以来日益陷入困顿。梁启超把对旧史学的批判矛头直指帝王集权及其专制思想。他在《斯史学》中狂烈批判旧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疾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逆不可救”。总体而言,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转型初期,传统史学理念不是遭到否定便是放淡忘。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学术中国化”的讨论中,传统史学与近代史学的关系渐受关注。有学者认为传统史学的某些原则仍具有相当的生命力。翦伯赞提出应“把被否定的诸要素中的积极的东西保存者并发展它,当作断的东西之发展的契机”。

——摘编自胡逢祥《中国史学传统及其近代转型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背景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前后相继。尽管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但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企图实现统治阶级自我革新,然而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最终被异己力量所推翻。这说明晚清(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B.政局变动影响实现富国强兵的步伐
C.思想革新时机还不成熟D.改革推进要注重充分借助外部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梁启超曾说:“印度人结婚最早,十五而生子者以为常,而其衰落亦特速焉;欧洲人结婚最迟,三十未娶者以为常,而其民族强健,老而益壮”。所以“欲观民族文野之程度,亦于其婚媾而已”。这表明,梁启超的人口观(       
A.反映出其明显西化倾向
B.旨在反思东方的农耕文化
C.着眼于国家的救亡图存
D.改变了国人传统生育观念
2024-05-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6年,严复翻译亚当·斯密名著《国富论》,在原文中加入批注“欧人之拓展外属(殖民地)也,既尽其利,必残其民”,英国尤其如此,例如对于鸦片贸易,英国就无法做任何辩解。严复的批注意在提醒国人(     
A.警惕列强竞相扩张在华势力B.独立自主是近代化的前提条件
C.学习西方政制挽救民族危亡D.认清鸦片危害以提倡文明生活
2024-05-15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戈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群体提出的关于女性的主张。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群体

具体主张

太平天国领导者

男呼兄弟,女呼姊妹,不列尊卑,不分贵贱;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尽杀妖

维新派人士

女子与男子同为人体,同为天民,亦同为国民,并明确提出“推女学之源,国家兴衰存亡之系焉”

辛亥革命时期民主人士

“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列担”
A.近代女性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根深蒂固
C.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冲突加剧D.专制与共和思潮的激烈较量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史观不断发生变化。如表是中国学者将历史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后史观变化的统计。

时间学者著作史观
1849徐继畲《瀛寰志略》“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对中国中心论史观提出异议,力斥“中华外夷”乃千年谬论。
19401949周谷城《世界通史》反对“欧洲中心论”,用全局来考察世界历史。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著的世界历史著作。
2023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应摒弃“西方中心主义”,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注意人类交往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和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史观变化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开民智最切要者莫过于“开官智”。他曾说:“绅权固当务之急矣,然他日办一切事,舍官莫属也。即今日欲开民智,开绅智,而假手于官力者,上不知凡几也,故开官智,又为万事之起点。”这一主张(       
A.勇于突破君主体制束缚B.切实体现出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思想
C.旨在提高官员政治素养D.试图通过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陈宝箴等维新人士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在通商口岸“准令各国通商,当不令一国专利,不许作租界”。谭嗣同主张“结欢英俄”,以“浼(请求)二国居间胁日本废去遍地通商之约”。据此可知,部分维新人士(     
A.政治活动深受夷夏观念的掣肘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变革宗旨
C.注重利用外交手段以维护主权D.强调民族独立是通商的前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极力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宣传孔子儒学为大同太平之教,以“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这一做法(       
A.有助于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B.意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C.展现了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D.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2024-03-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付出很多努力。

——摘编自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材料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四未来15年的现代化是大变局下充满变数的现代化,我们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积极主动应变,打造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为提高制造业薪酬创造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方位研判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工具保证经济资源安全。

——摘编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机遇挑战和应对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史实说明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重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