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批评洋务派所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是“官有权,商无权”,认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把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作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出路,提出“商战”的口号。这一主张(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嬗变B.有利于推动实业救国的实践
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D.具有反侵略斗争的重要意义
2024-05-13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宝箴等维新人士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在通商口岸“准令各国通商,当不令一国专利,不许作租界”。谭嗣同主张“结欢英俄”,以“浼(请求)二国居间胁日本废去遍地通商之约”。据此可知,部分维新人士(     
A.政治活动深受夷夏观念的掣肘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变革宗旨
C.注重利用外交手段以维护主权D.强调民族独立是通商的前提
3 . 有学者指出,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的梁启超与日本首相谈及中国此次变法“生不逢时”“贵邦三十年前,外患未亟,其大忧仅在内讧”时,实际上他们忘了与险恶的国际形势有关的另一种因素,这一因素与当时“山东城乡街谈大抵天灭洋人”“康党实乃卖国奸贼”密不可分。据此可知,该学者强调的“另一种因素”反映了(     
A.思想变革时机尚不成熟B.变法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C.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D.民众非理性的排外情绪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898年9月 24 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致国务卿的信函中说,戊戌政变尽管“产生了极大骚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情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这从侧面表明(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封建地主阶级阻碍了社会变革
C.列强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D.知识分子深刻关注民智的启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谭嗣同将自然的情欲与性善论统一起来,他认为压制自然情欲的礼教完全背离了仁,“上以制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谭嗣同提出这些言论意在(     
A.澄清思想界的错误认知B.强调维新变法的紧迫性
C.批判传统思想推动社会变革D.掌握社会主义思想的解释权
2024-02-27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 “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       
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
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对于变法,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铁良、醇亲王载沣认为“满人历朝所得之权利皆将因此丧失”。而康有为也曾上书言:“就皇上理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勿去旧衙门,唯增新衙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     
A.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B.开启了政治博弈新局面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孔子……为大地教主。生于乱世……改除乱世勇乱争战角力之法,而立《春秋》新王行仁之。”这一观点(     
A.还原了孔子的真实事迹B.深受传统儒家观念的影响
C.旨在试图减少变法阻力D.使儒学再次成为正统思想
10 . 19世纪末,梁启超以《时务报》主笔扬名天下,也屡屡“以文乱法”引发事端。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时务报》的重要支持者,但也认为其某些观点会使“阅者人人惊骇,恐招大祸”,要求湖南巡抚“速告湘省送报之人,此册千万勿送”。这反映了,当时(       
A.维新主张冲击了传统观念B.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异曲同工
C.湖南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心D.革命思想传播冲击了清廷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