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5世纪中叶至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期间,中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葡萄牙学者马加良斯·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这依赖于中国强大的商品制造能力和生产出来的丰富商品。

材料二由于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逐渐失去了优势,并且在19世纪末被欧洲所赶超。清朝初期,仍然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但在1808年几乎停止了流入。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也迅速失去了技术上的垄断地位。美洲大陆成为新的棉业种植加工基地,英国人移栽了中国的茶树,在印度次大陆建立起红茶生产基地以后,中国传统贸易的“拳头产品”一茶叶,已毫无优势可言。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银购入法》,19345月又颁布了《白银法案》,造成白银价格的大幅上升。中国的白银如潮水般外流。导致金融梗塞,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纷纷倒闭甚至停业,造成大面积经济萧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白银外流对中国及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2024-05-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司法改革之前,不少官员形成了较为明确的“中外通行”修律思想。1902年,清政府启动修订律法程序,明确宣布推行“中外通行”方针,并提出:“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这折射出这一时期(     
A.清廷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B.清朝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C.地方势力威胁清朝中央集权D.中枢决策机制体制异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报》案与中外交涉

19035月,《苏报》延请章士钊为主笔,发表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清政府要求逮捕章太炎等人,引发《苏报》案。

第一阶段:关于封馆拿人的交涉

629日,清候补道俞明震、上海袁树勋共同知照驻沪外国领事,要求从签票协捕《苏报》和爱国社有关人员。“工部局卒徇其请”,应允签票协捕,但提出的条件是“凡在租界犯案者,应在公堂定罪,在租界受罪”。30日,中外探警逮捕了章太炎等五人。次日,邹容自行投案,共计六人暂禁于租界捕房。经过清廷上海官吏与英、美驻沪领事的“再四磋商”,77日《苏报》正式闭封。

第二阶段:关于引渡《苏报》各犯的交涉清政府认为“此事关系重大,非立正典刑,不能定国是而遏乱萌”,延聘外国律师向公审公廨代为起诉,力主将各犯解赴南京,由中国方面处理,“将来惩办轻重由我”。与此同时,清政府外务部也与各国驻京公使多次交涉,希望促使各国驻华公使“务饬沪领将已获六犯迅速解宁,听从中国办理”。延至7月底,除英国外的各国公使均已应允交犯。但此时发生了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而被清政府杖毙于北京的事件,于是,“各国皆不以为然,决不肯交”《苏报》各犯。最终,虽然清政府多次表示对六犯“绝不办死罪”,但英国使、领人员认为永远监禁量刑太重,坚持必须减等罪责。至此,中外交涉的重心从是否引渡,转变为各犯特别是章、邹二人监禁年限的交涉。

第三阶段:关于《苏报》案各犯监禁年限的交涉经过多次交涉,清政府看到英国对此案把持甚紧,坚持甚坚,自己断难如愿,因而对此案已是再衰三竭,气馁怠倦。同时英方也表示愿意与清方共同复讯、复议此案。清廷于1904223日训令两江总督魏光焘:“可派员再会审,酌照英使所请公同定断,以期结束”。

1904521日,上海会廨额外公堂宣判:“邹容监禁二年,章炳麟(章太炎)监禁三年,罚作苦工,以示炯戒。限满释放,驱逐出境”。至此,历时近一年的《苏报》案中外交涉宣告结束。

——据王开玺《晚清变局》

以当时一名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身份对《苏报》案涉及的中外交涉写一则新闻综评。(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广东广州·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2024-03-19更新 | 670次组卷 | 14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权论与晚清海军建设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廷认识到当务之急是必须广购战舰巨炮,联合北洋力量及特派总管海军大臣,以此提升海军实力。1895-1898年,列强几乎把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都霸占并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使得“无论如何艰难,总宜复设海军”成为朝内共识。美国学者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在中国的传播使晚清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海权关乎国家盛衰、立国之道及经济发展,于是清廷在西方海权理论的指引下开展了以争夺制海权为目标的近代化海军重建。清政府健全了各级海军指挥机构的设置,设立海军部并统一海军指挥,开始对海军军官授衔。清政府从西方国家购置多艘舰船并完成了从江、海混编到江、海分组编制;清政府还开始了象山军港的建设,又在烟台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警卫队;与此同时,天津北洋医学堂、烟台海军学校以及湖北海军学校等先后建立,清廷还向日本派出300多名官派留学生专门学习海军。

——摘编自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开始在西方海权理论指导下开展海军近代化改革的时代背景。
(2)这场改革能否解决清廷的“当务之急”,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