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趋势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表中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④代表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3)编号⑤所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具体指什么?
(4)结合上述人物的主张,说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中国以“陈腐世界的通义原则”对抗英国“现代的社会”,最终英国的大炮轰掉了千年以来中国皇帝的权威。至咸同年间(1851--1875),面对“发捻交乘”的“心腹之害”,俄国“蚕食上国之志”带来的“肘腋之患”,英国“志在通商”带来的“肢体之患”“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洋货之患,清政府举步维艰,著名学者辜鸿铭曾形容“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着)手”。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等

材料二



材料三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依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拖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凭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犹如“一丛病之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救亡图强的努力。他们的努力有何局限?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
4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历时十余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商鞅强调以法治国,将奖惩机制贯彻到法令的各个方面,为了使秦国迅速强大,商鞅将举国之力集中到农业和军事上,实行强有力的农战结合的战略。

——摘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政府为了拯救其垂危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用工业、民用工业企业,编练建设新式海军海防,并相应培养新型人才为中心,以达到富强目的的活动。因此,不管清政府从事改革的洋务派自觉或不自觉、意识或不意识,他们的言行,在一定时期里是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的。

——夏元东著《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摘编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方面的举措,并分析该变法对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写出两个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简要谈谈你对洋务运动“在一定时期里是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而采取的探索分别是什么?并概括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主要趋势。
2023-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的政治变革,是在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政治制度之后,为了缓和革命形势而展开的。其政治制度变革的基础是原有的以军机处、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旧有体制。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1910年仓促召集的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传统和政治生态,以致先后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拿来作为愚弄人民和欺骗舆论的工具。

材料二   孙中山关于政治体制”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构想,没有完全照搬欧美的政治制度。在他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中既有美国式的分权制衡,又有英国式的权力整合,并有选择地继承传统体制中的精华,超越中西,以缔造一个更完善的政治体制。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他的五权宪法理论建立了五院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海岗、王卫红《1900-1949年中国政治变革和启示》

材料三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了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摘编自朱祥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6 .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7 . 1908年,《民报》刊出汤增璧所写的《崇侠篇》认为:“儒为专制所深资,侠则专制之劲敌”,“侠之不作,皆儒之为梗”,并讴歌了具有武勇之风的侠士精神。这(     
A.表明儒法思想互相排斥B.表明民族资产阶级“托古改制”
C.源自清朝基层治理混乱D.与科举制废除和局势变化有关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内部所滋生的暴政、压迫、腐败、封闭、保守等弊病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同时,产生于中国社会内部的新经济因素也试图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一些思变图强的上层人物继承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并先后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和立宪运动,经历了从学“西器”到学“西法”的发展过程,并较广泛地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思想和观念。这种温和的、有限的改革之路为社会的质变做了量的积累,同时也使寻求救国良策的仁人志士从中吸取教训。但这种在腐朽的封建社会肌体上修洞补疮的方式,无法真正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中国传统一向以“长裾雅步”为美,至辛亥时期,新派人物无不以西服为求新的标志,一代青年纷纷仿效。妇女服装受洋装影响,“竞尚紧小,伶俐可喜”,并为各地所接受。人人皆可随心所欲地穿着打扮,再没有等级界限和服制规定。当时的“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审美上、习俗上的变迁。这些变化和当时妇女运动的兴起(包括“兴女学”)以及妇女不断走向社会关系密切。服饰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妇女走向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变化。

——摘编自徐波、沈卫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结构有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两层。中央所做的事是极有限的,地方上的公益不受中央的干涉,由自治团体管理。中国古代中央派遣的官员到知县为止,不再下去了,县衙门与农民家庭大门之间的距离是交给地方的,所以构成了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和地方自治体制。表面上看是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执行政府命令,事实上政令和人民接触时就转入了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发挥效力的是绅士。自治团体由当地人民具体需要中发生,而且享受着地方人民所授予的权力,不受中央干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材料二   虽然清末成立的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中国固有传统中依然可以找到其影子。18世纪后,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在县的数量没有太大变动的情况下,广东等省的县丞、巡检司与典史已经开始划定分辖区域,打破了原来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格局。地方自治研究社和警察组织正是延续了这一方向,在县下划分出更多的分辖区域,以便对基层社会实行有效管理。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组织发展迅猛,各种协会的成立成为了乡村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凝聚力所在。随着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完善乡村治理格局需要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协调,尤其是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推进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如何形成互动的良性治理格局更是乡村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鼓励乡村社会组织的多元化,明确其基本职能,积极营造属于乡村成员民主协商的新领域成为发掘乡村社会秩序活力与完善村民自治的新途径。

——摘编自秦德君、毛光霞《中国古代“乡绅之治”:治理逻辑与现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基层治理变化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基层治理的认识。
2024-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